咽部乳头状瘤是咽部由HPV感染等引起的良性肿瘤,好发于特定部位,有相应临床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和病理检查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预后较好但需随访,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等预防。
一、定义与病因
咽部乳头状瘤是发生在咽部的一种良性肿瘤,多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尤其是HPV-6、HPV-11型等低危型病毒感染。好发于腭弓、悬雍垂、扁桃体、软腭缘等部位。多见于30-50岁的成人,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大量吸烟、酗酒等)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肿瘤较小时多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被发现。随着肿瘤增大,可能会出现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咳嗽等症状,若肿瘤较大堵塞咽部,还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等表现。儿童患者的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体征表现:咽部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乳头状新生物,呈桑椹状或菜花状,色灰白或淡红,质较软。
三、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咽部,观察新生物的形态、部位等情况。
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关键,通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可明确肿瘤的性质,确定是乳头状瘤。
四、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激光切除、电凝切除等。手术切除要彻底,以降低复发风险。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避免对咽部正常结构造成过多损伤。
五、预后与随访
预后:咽部乳头状瘤经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复发率相对较低。但如果有HPV持续感染且再次接触致癌因素,仍有复发可能。
随访:患者术后需要定期随访,一般建议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喉镜检查,以观察咽部恢复情况及有无复发。儿童患者随访时要关注其咽部功能发育及肿瘤复发对呼吸、吞咽等功能的影响。
六、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少慢性炎症刺激因素。
避免病毒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HPV感染源,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注意防护。对于有性生活的人群,要注意预防性传播疾病相关的HPV感染,虽然咽部乳头状瘤主要不是通过性传播,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整体健康有益。儿童要注意增强免疫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