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由葡萄球菌感染等致,挖耳、游泳进水等致皮肤损伤或糖尿病致抵抗力下降可引发,局部有耳痛、红肿等表现,全身症状轻或重,靠体格检查等诊断,局部早期用鱼石脂甘油等,成熟后挑破或切开引流,全身用抗生素,要保持耳部清洁、增强抵抗力预防。
一、定义与病因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病因是葡萄球菌感染,挖耳、游泳时外耳道进水等致外耳道皮肤损伤,细菌易侵入引发感染;糖尿病患者因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易患外耳道疖肿。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因爱挖耳等行为增加患病风险,成年人中因职业等因素需频繁接触水或耳部卫生不佳者也易患病。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早期表现为耳痛,呈搏动性跳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咀嚼、说话时加重;检查可见外耳道软骨部有局限性红肿,触痛明显,成熟后红肿处顶部可见黄色脓点,破溃后有少许脓血流出。
2.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症状较轻,但若感染严重,可出现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因耳部疼痛表现出哭闹不安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略有差异,儿童表述能力有限,更多通过哭闹等行为提示耳部不适;成年人可更清晰表达耳痛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外耳道局部红肿、脓点等表现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一般无需特殊实验室检查,若怀疑感染严重有全身播散可能时,可进行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四、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早期未化脓时,可选用鱼石脂甘油滴耳,促进炎症消退;局部热敷可缓解疼痛。当疖肿成熟后,可小心挑破脓头或切开引流,引流出脓液。
2.全身治疗:若有全身症状或感染较重,可口服抗生素治疗,如头孢类抗生素等,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抗生素,儿童用药需特别注意选择儿童适用且安全的抗生素。
五、预防措施
1.保持耳部清洁:避免频繁挖耳,挖耳时应使用干净的工具;游泳、洗头后及时将外耳道水分擦干。
2.增强抵抗力: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以降低外耳道疖肿的发病风险。不同年龄人群预防措施有不同侧重点,儿童需家长帮助做好耳部清洁等工作;成年人要注意自身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耳部卫生和良好的身体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