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手腕骨折常见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分早期(1-2周)、原始骨痂形成期(4-8周)、骨痂改造塑形期(8-12周及以后),受个体差异等影响,且老年人要注意营养、控基础病、定期复查、合理锻炼防再损伤。
早期阶段(约1-2周)
骨折后局部会出现肿胀、疼痛等炎症反应,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复位等初步处理来稳定骨折部位,为愈合创造条件。骨折断端周围开始形成血肿机化,这是骨折愈合的初始阶段,局部的炎症反应逐渐开始修复损伤组织,但此时骨折部位还比较不稳定,需要严格制动以防止骨折移位。
原始骨痂形成期(约4-8周)
在这个阶段,骨折断端间会有纤维连接逐渐转化为软骨骨痂,然后进一步形成骨性骨痂。X线检查可发现骨折处有骨痂生长。对于大多数老年人的桡骨远端骨折,一般在4-8周左右会有明显的原始骨痂形成,但具体时间会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个体差异方面,例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等都会影响骨痂形成速度。如果老年人本身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可能会导致骨痂形成相对缓慢;而营养状况良好,摄入足够的钙、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有利于骨痂的形成。
骨痂改造塑形期(约8-12周及以后)
原始骨痂不断改造塑形,逐渐恢复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这个阶段需要较长时间,一般需要8-12周甚至更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骨折部位要逐渐适应力学环境,骨痂会被不断改造,多余的骨痂会被吸收,骨折线会逐渐模糊直至消失。不过,老年人由于机体代谢相对缓慢,骨痂改造塑形的时间可能会比年轻人更长。同时,老年人在这个阶段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部位的功能恢复,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部位再损伤。
特殊人群(老年人)温馨提示:老年人手腕骨折后要特别注意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钙、维生素D等摄入,可通过饮食(如多吃牛奶、豆制品、深海鱼等)或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同时,要密切关注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定期进行X线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康复锻炼方案。另外,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骨折的愈合,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会不利于伤口愈合和骨痂形成。在康复期间,要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防止再次损伤骨折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