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评估包括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及上肢肌力、感觉、肌肉萎缩情况;体格检查有压头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及感觉、肌力和反射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可看颈椎生理曲度等、CT可显骨质结构、MRI可直接显示相关结构,不同年龄患者检查表现有差异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体格检查
压头试验(Spurling征):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检查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若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加重,则为阳性,提示神经根受压。该检查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适用,但操作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加压造成患者不适。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征):检查者一手扶患侧颈部,一手握患侧手腕,将其上肢外展,然后向相反方向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则为阳性,说明神经根受到牵拉刺激。不同年龄患者的操作力度需适当调整,儿童进行该检查时更要轻柔,防止造成损伤。
感觉、肌力和反射检查:检查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的感觉,包括痛觉、触觉等,判断是否存在感觉减退或过敏;检查上肢相应肌肉的肌力,了解有无肌力下降情况;同时检查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等,观察反射是否异常,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反射值有所差异,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宽度、椎体骨质增生等情况。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常见于颈椎病患者,椎间隙变窄提示椎间盘退变,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是颈椎退变的表现之一。不同年龄患者的X线表现可能因生长发育或退变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儿童颈椎X线主要观察椎体、椎间隙等是否正常发育,成年人则重点关注退变情况。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颈椎骨质结构,如椎体后缘骨赘、椎间孔狭窄等情况。对于判断神经根受压的骨性因素有重要价值,可明确是否存在骨赘增生压迫神经根等情况。对于儿童,CT检查需谨慎,尽量减少辐射暴露,可根据病情需要权衡利弊后选择。
MRI检查:是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可直接显示脊髓、神经根、椎间盘等结构。能清晰观察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的部位和程度,以及脊髓有无变性等情况。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更好地评估神经根周围的病变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MRI表现需结合其生理状态进行分析,例如儿童的颈椎MRI需注意与正常生长发育结构相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