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的病因主要与胆囊排空受阻(包括妊娠生理变化影响及结石梗阻)、细菌感染(血行感染和逆行感染)、其他因素(饮食习惯和既往病史)相关,妊娠期女性尤其是有相关危险因素者需密切关注自身情况,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定期产检以保障母婴健康。
胆囊排空受阻
妊娠生理变化影响: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孕激素水平升高,可使胆囊平滑肌松弛,胆囊排空速度减慢。同时,增大的子宫可能压迫胆囊及胆管,导致胆汁排泄不畅,胆汁淤积,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刺激胆囊黏膜,引发炎症。例如,随着妊娠进展,子宫逐渐增大,从妊娠中晚期开始,增大的子宫可对腹腔内的脏器产生压迫,包括胆囊和胆管,影响胆汁的正常流动。
结石梗阻:胆囊结石是引起胆囊排空受阻的常见原因。妊娠期间,女性的代谢状态发生改变,如胆固醇代谢异常等,容易形成胆囊结石。结石可阻塞胆囊管或胆总管,造成胆汁排出障碍,胆汁淤积在胆囊内,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壁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入侵繁殖,从而引发急性胆囊炎。据相关研究统计,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中,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较高。
细菌感染
血行感染:妊娠期女性机体免疫力相对降低,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胆囊引起感染。例如,孕妇可能因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如泌尿系统感染等,细菌经血流播散至胆囊。
逆行感染:肠道内的细菌可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进入胆管,进而累及胆囊。妊娠期女性由于胃肠道蠕动减慢等原因,肠道内细菌容易滋生,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比如,肠道中的大肠杆菌等细菌可通过胆管逆行进入胆囊,引发炎症反应。
其他因素
饮食习惯:妊娠期女性如果饮食不规律,长期高脂饮食等,也可能增加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的发生风险。高脂饮食会使胆汁中胆固醇、胆盐等成分比例失调,容易形成结石,进而诱发胆囊炎。例如,过多摄入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食物,可能影响胆汁的正常代谢。
既往病史:既往有胆道疾病史的孕妇,妊娠后发生急性胆囊炎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比如,既往有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等病史的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身体生理状态的改变,病情容易加重发展为急性胆囊炎。
对于妊娠期女性,尤其是有上述相关危险因素的孕妇,应密切关注自身情况,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相关问题,保障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