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鼻症是因鼻甲切除等手术过度损伤鼻腔黏膜等引发的医源性并发症,病因主要源于鼻腔黏膜、鼻甲相关手术致结构功能破坏,临床表现有鼻塞、鼻腔及鼻咽部干燥、恶臭、呼吸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诊断靠病史采集、症状评估、鼻腔检查,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儿童鼻腔手术需谨慎严格把握指征并评估风险监测恢复,老年人手术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术后加强护理降低风险减轻影响。
一、定义
空鼻症是因鼻甲切除等手术操作过度损伤鼻腔黏膜、鼻甲组织,致使鼻腔出现过度通畅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相应临床症状的医源性并发症。
二、病因
主要源于鼻腔黏膜、鼻甲相关手术,如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射频消融术等,手术中鼻甲组织切除或损伤过度,破坏了鼻腔正常的生理结构与功能,引发后续一系列症状。
三、临床表现
1.鼻塞:患者主观感觉鼻腔通气过度,虽鼻腔检查显示鼻腔宽敞,但仍有鼻塞感,这是因鼻腔失去正常鼻甲对气流的调节功能所致。
2.鼻腔及鼻咽部干燥:鼻腔黏膜受损后,分泌功能及保湿功能下降,导致鼻腔和鼻咽部干燥不适。
3.鼻腔恶臭:鼻腔内菌群失调等因素可能引发鼻腔产生异常臭味。
4.呼吸困难:部分患者会有呼吸相关的不适感觉,可能与鼻腔通气异常等有关。
5.注意力不集中:长期受空鼻症症状困扰,患者可能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情况,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鼻腔相关手术史,尤其是鼻甲手术史。
2.症状评估:依据患者出现的鼻塞、鼻腔干燥等典型症状。
3.鼻腔检查:可见鼻腔黏膜萎缩、鼻甲缩小等改变,鼻腔空间异常宽敞。
五、治疗
目前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旨在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例如通过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来改善鼻腔干燥等不适,对于有恶臭等情况可针对菌群等进行相应处理,但总体缺乏特效根治性治疗方法,多是围绕缓解症状展开综合干预。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鼻腔结构及生理功能尚不完善,在涉及鼻腔手术时需极其谨慎,严格把握手术指征,避免因手术操作不当导致空鼻症等严重并发症,手术前需充分评估风险,术后密切监测鼻腔恢复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鼻腔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前需全面评估其身体状况,术后要加强鼻腔护理,关注鼻腔干燥、通气等情况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缓解不适,降低空鼻症发生风险及减轻症状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