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乳头状瘤是少见食管良性上皮性肿瘤,病因不明可能与HPV感染有关,多数无症状,部分有吞咽不适等非特异症状,好发于中老年人,胃镜及病理活检可诊断,确诊后多建议内镜下切除,预后较好但不及时治疗有恶变可能,需随访观察,特殊人群需个性化诊疗。
一、病因
目前其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一定关系,研究发现部分食管乳头状瘤患者存在HPV感染情况,但具体的致病机制还在进一步探索中。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往往是在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非特异性的症状,如吞咽不适、胸骨后疼痛、反酸、嗳气等,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很难仅凭症状来确诊食管乳头状瘤。
2.好发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长期吸烟、饮酒、有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进食过热、过烫食物等)的人群相对来说发病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
三、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乳头状瘤的主要手段。胃镜下可见食管黏膜上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样隆起,表面通常比较光滑,颜色多为淡红色或接近正常食管黏膜颜色,病变一般较小,直径多在1-2cm左右。
2.病理活检:在胃镜下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关键。病理表现为乳头中心为纤维血管结缔组织,表面被覆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分化良好,无异型性等特点,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与其他食管病变如食管癌等进行鉴别。
四、治疗
一旦确诊为食管乳头状瘤,通常建议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因为虽然它是良性肿瘤,但有恶变的可能,尤其是长期存在或较大的病变。内镜下切除方法包括内镜下圈套摘除术、电凝切除术等,创伤小,恢复快。对于一些身体状况不适合内镜下切除或病变非常小且无明显症状的患者,也需要密切随访观察,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的变化。
五、预后
食管乳头状瘤经及时有效的内镜下切除治疗后,预后通常较好,复发率较低。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少数可能会发生恶变,影响预后。在随访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以及胃镜复查情况,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的患者,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以及食管乳头状瘤本身对身体的影响,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以保障患者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