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骨折是指骨折发生超3周以上的骨折,其愈合有连续过程,超3周后纤维连接向骨性连接转化但未达坚固临床愈合标准,年龄方面儿童代偿强但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愈合弱且并发症风险高,性别因素对直接影响小但绝经后女性因骨质疏松易出现相关骨折,生活方式上长期缺乏运动及不良习惯影响愈合,病史方面有基础疾病者发生风险及愈合受影响。
年龄因素影响
儿童:儿童骨骼生长潜力大,陈旧性骨折后骨折愈合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关注其骨折后的生长发育情况。例如,儿童陈旧性骨折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塑形,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肢体不等长、关节畸形等问题。这是因为儿童骨骼的软骨层活跃,骨折后愈合过程中异常的骨痂生长或骨折断端的异常对位可能干扰正常的生长板功能。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弱,发生陈旧性骨折的概率相对较高。而且老年人陈旧性骨折后恢复相对缓慢,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代谢功能下降,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矿物质含量减少,影响了骨折愈合的进程。
性别因素影响
一般来说,在骨折发生及愈合过程中,性别因素对陈旧性骨折的定义及相关处理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在一些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陈旧性骨折中,女性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骨质疏松风险更高,发生陈旧性骨折的可能性相对增加。例如,绝经后女性更容易出现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陈旧性椎体骨折等情况。
生活方式因素影响
长期缺乏运动:若患者长期缺乏运动,肌肉力量减弱,对骨折部位的保护和应力调节作用降低,可能影响陈旧性骨折的愈合。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发生陈旧性骨折后,由于肌肉废用性萎缩,骨折断端承受的应力异常,不利于骨折的修复。
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骨折愈合。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减少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从而影响骨折的修复过程;酗酒会干扰骨代谢,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延缓陈旧性骨折的愈合。
病史因素影响
有基础疾病者:患有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陈旧性骨折的风险可能增加,且愈合过程可能受到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愈合和骨折愈合,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细胞的增殖和修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炎症状态可能干扰骨折部位的正常修复过程,导致陈旧性骨折愈合延迟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