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超声、CT检查、MRI及MRCP,可助于胰腺囊肿的初步筛查、明确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实验室检查包含血液常规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查,能辅助判断囊肿性质;内镜检查有内镜超声和ERCP,前者对囊肿诊断及活检有重要作用,后者可了解胰管情况及进行相关治疗但有创。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胰腺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可判断囊肿是囊性还是实性等。增强CT有助于鉴别囊肿的性质,如囊性肿瘤与单纯囊肿等。对于怀疑胰腺囊肿的患者,尤其是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时,CT检查较为重要。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进行CT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成人则根据病情正常进行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胰腺囊肿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在显示胰腺周围结构、判断囊肿与胰管的关系等方面有优势。MRCP可以清晰显示胰胆管系统,对于判断囊肿是否与胰管相通等情况有独特作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进行MRI检查时需根据情况适当镇静以配合检查,成人则正常进行。
实验室检查
血液常规检查:一般情况下,单纯胰腺囊肿患者血常规可能无明显异常,但如果囊肿合并感染等情况,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相应增高。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的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要依据儿童各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值来判断。
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9-9等,对于鉴别胰腺囊肿的性质有一定帮助。虽然CA19-9升高不一定就是恶性肿瘤,但在胰腺囊性肿瘤等情况时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不同年龄人群中,各年龄段的CA19-9正常参考值有差异,需要结合具体年龄判断。
内镜检查
内镜超声(EUS):可以更近距离地观察胰腺,对于胰腺囊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清晰显示囊肿的壁、内部回声等情况,还可在EUS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进一步明确囊肿的性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进行内镜超声检查时需要特殊的小儿内镜设备,操作要更加轻柔谨慎,成人则正常进行内镜超声检查操作。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主要用于了解胰管情况,对于怀疑囊肿与胰管相通的情况有诊断价值,同时可进行相关治疗操作,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检查,有一定并发症风险。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进行ERCP检查需严格评估适应证和风险,成人则根据病情评估后决定是否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