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性骨折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休息制动(适用于轻度应力性骨折,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和支具或石膏固定(适用于移位不明显等情况,不同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手术治疗的指征是骨折移位明显和开放性骨折,方式有内固定手术,手术对不同人群有相应影响。
一、非手术治疗
1.休息制动
适用情况:对于轻度应力性骨折,如无明显移位的下肢应力性骨折等情况。休息制动是基础治疗措施,通过让受伤部位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例如,对于跑步引起的足部应力性骨折患者,需要停止跑步等相关活动,使骨折部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利于骨折愈合。不同部位的应力性骨折休息制动的时间有所差异,一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具体要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等因素判断。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休息制动时要注意避免长期制动导致的肌肉萎缩等问题,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肌肉收缩等功能锻炼;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休息制动时要关注其全身情况,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支具或石膏固定
适用情况:适用于一些移位不明显或需要稳定骨折部位的应力性骨折。通过支具或石膏固定,可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比如,胫骨应力性骨折可使用石膏固定,固定范围要包括邻近的关节,以保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固定的时间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而定,一般需要几周到几个月不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时,要注意定期调整,因为儿童骨骼生长较快,避免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同时要关注皮肤情况,防止压疮;老年人皮肤较为脆弱,固定时要加强皮肤护理,密切观察皮肤有无红肿等情况。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骨折移位明显:当应力性骨折出现明显移位,影响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时,需要手术治疗。例如,某些部位的应力性骨折移位明显,通过非手术治疗无法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就需要手术复位固定。
开放性骨折:如果应力性骨折伴有开放性伤口等情况,属于手术适应证,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处理,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2.手术方式
内固定手术:常用的内固定材料有钢板、螺钉等。通过将钢板、螺钉等固定材料植入骨折部位,使骨折端保持稳定,促进骨折愈合。比如,对于较为严重的下肢应力性骨折,可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手术的具体方式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等因素来选择。
手术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