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关注年龄、性别、饮食、既往胆道疾病史等)、症状表现(突然发作向腰背部放射的上腹痛)、体格检查(上腹部压痛,无腹肌紧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升高,血常规白细胞升高等)及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看胰腺及胆道,CT可清晰显示胰腺情况区分类型)。
一、病史采集
1.年龄与性别因素: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可见于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在病因上可能有差异,例如胆石症在女性中可能与妊娠、激素等因素相关。询问患者年龄、性别有助于初步推测可能的病因。
2.生活方式相关:了解患者近期的饮食情况,如是否有暴饮暴食史,因为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诱因;还需询问是否有长期高脂饮食等情况,高脂血症也是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之一。同时,要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胆道疾病史,如胆囊炎、胆结石等,胆道疾病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最常见病因。
二、症状表现
1.腹痛:多为突然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钝痛、胀痛、钻痛或刀割样痛等,疼痛常向腰背部放射,弯腰抱膝位可缓解疼痛,这是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较典型的症状表现。
三、体格检查
1.腹部体征:患者上腹部可有压痛,压痛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不一定完全平行,一般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相鉴别),可有轻度腹胀等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1.血清淀粉酶测定:血清淀粉酶一般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可确诊急性胰腺炎,但需注意其他疾病也可能引起血清淀粉酶轻度升高,如腮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等。
2.血清脂肪酶测定:血清脂肪酶常在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对于就诊较晚的患者有诊断价值。
3.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轻度至中度升高,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五、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可发现胰腺肿大,回声减低等改变,还可用于观察胆道系统情况,如是否有胆结石、胆道扩张等,有助于明确病因。但受肠道气体干扰等因素影响,对于胰腺的显示可能不够清晰。
2.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胰腺的形态、大小、有无坏死等情况,对于区分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有重要价值。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在CT上可见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胰腺边缘多较清晰,密度均匀或轻度降低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