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组织及咽部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也与环境因素有关,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可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病毒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细菌感染用抗生素治疗,可通过锻炼身体等方式预防。
病因方面
病毒感染:多数由病毒引起,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急性咽炎,常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且在冬春季节高发。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受病毒侵袭引发急性咽炎。
细菌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此外,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起,往往在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如过度疲劳、受凉等情况下,细菌大量繁殖而致病。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粉尘多、化学物质刺激的环境中,或者气候突然变化,温度、湿度大幅改变,都容易诱发急性咽炎。例如在工厂工作长期接触粉尘的人群,患急性咽炎的概率相对较高。
临床表现方面
局部症状: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随后出现咽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吞咽时咽痛加剧。若炎症累及喉部,还可出现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儿童由于表述不清,可能会表现出哭闹、拒食等情况。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但因年龄、免疫力以及病原体不同而有所差异。成人可出现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四肢酸痛等全身症状;儿童全身症状相对较为明显,可能体温突然升高至38℃-39℃甚至更高,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诊断方面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咽部,可见咽部黏膜急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表面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往往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
治疗与预防方面
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缓解症状;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则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具体用药需根据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选择。
预防: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如儿童可通过适当的户外活动来提高免疫力;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及饭后刷牙;在公共场所要注意防护,避免接触传染源;及时治疗邻近器官的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嗓,在气候突变时注意增减衣物,预防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