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滑囊炎有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局部皮温改变等症状,局部肿胀因滑囊炎症致液体分泌增多致肘部隆起;疼痛因炎症刺激神经末梢,活动时加重;活动受限于肿胀疼痛致不敢正常活动且影响关节功能;局部皮温改变因炎症致血液循环加快使肿胀部位皮温升高。
局部肿胀
发生机制:滑囊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炎症反应,导致滑囊内液体分泌增多,从而引起局部肿胀。例如,创伤性的肘关节滑囊炎,由于外伤导致滑囊组织受损,炎症细胞浸润,液体渗出积聚,就会出现明显的肿胀。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若因玩耍时肘部受到磕碰等外伤引发滑囊炎,肿胀可能相对较局限且发展速度可能因儿童自身修复能力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成年人因工作或运动等导致的肘关节滑囊炎,肿胀情况则根据具体损伤程度等有差异。
表现形式:肿胀可表现为肘部局部隆起,皮肤表面可能略显紧张。
疼痛
发生机制:炎症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会引起疼痛。滑囊炎时,炎症介质释放,如前列腺素等,会作用于神经感受器,产生疼痛信号。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肘关节长期处于劳损状态,本身滑囊就可能有一定基础病变,此时发生滑囊炎疼痛会更明显;而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运动中肘部的过度活动等容易诱发滑囊炎,疼痛可能较为尖锐。
表现形式:疼痛程度可轻可重,活动肘关节时疼痛往往会加重,比如屈伸肘关节、旋转前臂等动作都可能使疼痛加剧,休息时疼痛可能会有所缓解,但一般难以完全消除。
活动受限
发生机制:由于肿胀和疼痛,患者会因为惧怕疼痛而不敢正常活动肘关节,同时滑囊炎症也会影响肘关节的正常运动功能。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比如本身有关节炎等病史的患者,发生肘关节滑囊炎后,活动受限可能会更明显,因为原本关节功能就有一定障碍,再加上滑囊炎的影响,活动受限程度会进一步加重。
表现形式:患者可能发现肘关节屈伸的范围减小,旋转前臂等动作也不能像正常时那样灵活进行,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肘关节处于某个固定姿势而难以自主改变。
局部皮温改变
发生机制:炎症反应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使局部皮温升高。在不同性别方面,一般男性和女性在这方面没有明显性别特异性的差异,但在具体表现上,若女性患者同时合并有其他内分泌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可能在皮温改变上不会有特殊不同,但整体机制是炎症导致的局部血流变化引起皮温变化。
表现形式:用手触摸肘部肿胀部位,可感觉到比周围正常皮肤温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