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脓肿是鼻中隔软骨膜或骨膜下积脓,多由鼻中隔血肿继发感染所致,常见病因有邻近组织感染蔓延(包括鼻部感染、面部感染)、外伤(包括鼻外伤、医源性损伤)、全身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疾病)。
邻近组织感染蔓延
鼻部感染:如急性鼻炎、鼻窦炎等,感染可直接扩散至鼻中隔,引发鼻中隔软骨膜或骨膜的炎症,进而发展为脓肿。例如,严重的急性鼻窦炎时,炎症可通过鼻窦与鼻中隔的解剖关系波及鼻中隔。对于儿童而言,其鼻窦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但一旦发生鼻窦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也可能引发鼻中隔脓肿。在女性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抵抗力可能相对下降,此时若合并鼻部感染,更容易导致感染蔓延至鼻中隔引发脓肿。
面部感染:面部的疖肿、丹毒等感染病灶,其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蔓延至鼻中隔。比如面部疖肿,若处理不当,细菌可能随血液循环到达鼻中隔部位,引起感染。
外伤
鼻外伤:鼻部受到外力撞击、挤压等外伤后,鼻中隔软骨膜或骨膜下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如果血肿没有及时吸收,就为细菌滋生创造了条件,容易继发感染形成脓肿。例如,运动时鼻部受到撞击、打架时鼻部被击打等情况都可能导致鼻外伤并引发鼻中隔血肿,进而发展为脓肿。对于儿童来说,活泼好动,在玩耍过程中发生鼻外伤的几率相对较高,家长需特别留意。成人在工作或生活中若不注意保护鼻部,也可能发生鼻外伤。
医源性损伤:在鼻中隔手术过程中,如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等,如果操作不当,损伤了鼻中隔的软骨膜或骨膜,术后若发生感染,也可导致鼻中隔脓肿。例如,手术中对鼻中隔组织的损伤较大,止血不彻底等情况都可能增加术后感染形成脓肿的风险。
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鼻中隔的感染。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当鼻中隔发生轻微损伤或存在潜在感染灶时,就容易发展为脓肿。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孕期等特殊阶段,由于身体代谢等方面的变化,血糖更不易控制,发生鼻中隔脓肿的风险可能更高。
免疫功能低下疾病:如艾滋病患者,其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机体对各种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大幅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鼻中隔脓肿就是其中之一。此类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加强对鼻腔等部位的护理。在儿童中,如果存在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等情况,也容易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发生鼻中隔脓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