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乳头状瘤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与随访。手术治疗需根据适应证选合适方式,儿童和成年患者手术有不同注意事项;术后要做好伤口护理、观察症状,还需定期随访监测复发情况。
一、手术治疗
1.适应证与手术方式选择
适应证:咽部乳头状瘤确诊后,一般应尽早手术切除,尤其是当肿瘤较大影响吞咽、呼吸等功能时。对于小儿患者,若肿瘤较小但有逐渐增大趋势或影响呼吸等情况也需考虑手术。
手术方式:可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于较小的乳头状瘤,可在表面麻醉下用圈套器摘除;较大的肿瘤可能需要在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下,用激光、电灼、低温等离子等方法切除。例如,激光切除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创面小等优点,但要注意激光能量的控制,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过度损伤。
2.不同人群手术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咽部乳头状瘤手术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因为小儿气道较窄,肿瘤切除过程中或术后可能出现气道梗阻。手术操作要轻柔、精细,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同时,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成年患者:成年患者手术相对风险较低,但仍需根据自身基础健康状况评估手术耐受性。若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手术前需对基础疾病进行良好的控制,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按医嘱进行伤口护理等。
二、术后处理与随访
1.术后一般处理
伤口护理:无论是哪种手术方式,术后都要注意保持咽部伤口清洁。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软食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减少对伤口的摩擦和刺激。可以用生理盐水漱口,起到清洁口腔、预防感染的作用。
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出血、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若出现伤口出血,少量出血可采取局部压迫等措施,大量出血则需及时就医处理;对于疼痛,可根据情况适当给予止痛对症处理,但要避免影响伤口观察。
2.随访
随访频率:术后需要定期随访,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随访一次,之后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随访间隔。通过随访可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有无肿瘤复发等情况。
复发监测:咽部乳头状瘤有一定的复发可能性,随访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咽部是否有新生物出现。如果发现复发,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再次手术等治疗措施。对于小儿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复发后更要密切监测,因为复发可能会对其吞咽、呼吸等功能产生持续影响,进而影响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