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湿疹多由急、亚急性湿疹反复不愈或一开始就呈慢性炎症,其症状包括皮肤损害特点(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减退)、自觉症状(瘙痒,程度不一,夜间明显)、好发部位及分布特点(好发于手、足等部位,多对称分布),且不同人群症状表现程度等有差异。
皮肤损害特点
皮肤增厚粗糙:患处皮肤纹理加深,变得粗糙,如同皮革样改变,这是因为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表皮和真皮浅层发生明显增生、肥厚。例如,手部的慢性湿疹可能会使手掌皮肤增厚,摸起来手感与正常皮肤有明显差异。
苔藓样变:表现为皮肤局部呈扁平丘疹融合成片,外观类似苔藓,是慢性湿疹较为典型的形态学改变。好发于四肢伸侧、颈部等部位,患者搔抓等刺激会促使苔藓样变进一步加重。
色素沉着或减退:由于局部炎症反复,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功能可能受到影响,部分患者患处会出现色素沉着,颜色较周围正常皮肤深;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色素减退,皮肤颜色变浅。比如小腿部位的慢性湿疹,经过长期炎症后可能会有色素沉着现象。
自觉症状
瘙痒:瘙痒是慢性湿疹常见且突出的自觉症状,程度轻重不一。患者常常会忍不住搔抓患处,以缓解瘙痒感,但过度搔抓又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等情况。瘙痒感在夜间往往会更为明显,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尤其对于儿童患者,夜间瘙痒可能会频繁醒来,影响生长发育等。比如儿童慢性湿疹患者,夜间因瘙痒哭闹不安的情况较为常见。
好发部位及分布特点
好发部位:慢性湿疹可发生于身体多个部位,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部位。不同部位的慢性湿疹表现可能会略有差异,例如手部慢性湿疹可能因经常接触外界物质,病情相对更易反复;外阴、肛门部位的慢性湿疹由于局部皮肤较为敏感,瘙痒等症状可能更为突出。
分布特点:多呈对称性分布,双侧同名部位可同时出现类似的皮损表现,但也有部分患者并非完全对称分布。比如双侧小腿可能会同时出现慢性湿疹的皮损,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慢性湿疹的症状可能在表现程度等方面有所差异。例如,老年患者皮肤本身较为干燥,慢性湿疹可能会使皮肤干燥情况更严重;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可能会影响慢性湿疹的病情,导致瘙痒等症状加重;长期从事接触刺激性物质工作的人群,手部等接触部位的慢性湿疹可能更难治愈;有过敏病史的人群,慢性湿疹的发生可能与过敏因素关系更密切,症状可能相对更易因接触过敏原而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