颧骨颧弓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全身情况不耐受手术者,用绷带外固定,定期查;手术适用于移位明显影响外观、张口、眼部功能等情况,常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选合适切口,术中无菌操作,术后观察,儿童和老年患者手术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保守治疗
1.适应情况:适用于骨折无明显移位或患者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等情况。对于一些轻度移位且不影响面部外观和功能的骨折,可考虑保守治疗。例如,部分儿童患者若骨折移位不明显,在综合评估后可能选择保守治疗。
方法:主要是通过绷带包扎等方式进行外固定,限制面部的过度活动,促进骨折部位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自行愈合。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一般每1-2周复查一次,根据骨折愈合进程调整治疗方案。
二、手术治疗
1.适应情况:当骨折移位明显,影响面部外形(如出现面部塌陷、不对称等)、张口受限、影响眼部功能(如导致复视等)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手术适应情况略有不同,比如成年患者若骨折严重影响外观和功能,多建议手术;对于儿童患者,若骨折移位明显且可能影响面部发育,也需考虑手术,但要更加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
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通过在面部做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将移位的骨折块复位,然后用钛板、钛钉等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以维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促进骨折愈合。手术切口的选择会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定,常见的有口内切口、头皮冠状切口等。例如,口内切口适用于一些颧骨前壁等部位的骨折,头皮冠状切口则可以较好地暴露颧骨颧弓的多个部位,便于复杂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面部恢复情况,包括面部外形、张口度、眼部功能等,一般术后1周左右拆线,术后1-3个月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及面部功能恢复情况。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进行颧骨颧弓骨折手术时,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操作需要更加精细,要充分考虑手术对儿童面部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尽量减少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干扰。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时,需要更加注重术前的全身状况评估,如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为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在术前将基础疾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术后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