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信息,包括了解孕妇一般情况、关注腹痛等症状表现进行体格检查,通过血常规、生化检查等实验室检查以及B超、MRI等影像学检查,充分考虑孕妇特殊生理状态对检查和诊断的影响来明确诊断。
一、病史采集
1.一般情况:了解孕妇的年龄、孕周、既往病史(如胆囊结石病史等)、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等)。例如,有胆囊结石病史的孕妇发生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孕期高油高脂饮食可能增加胆囊负担,诱发胆囊炎。
2.症状表现:关注腹痛的特点,急性胆囊炎的腹痛多位于右上腹,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疼痛常突然发作,程度不一,可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同孕周的孕妇,由于子宫增大等生理变化,腹痛的具体表现可能与非孕期有所不同,但基本的疼痛特征类似。
二、体格检查
1.腹部体征:右上腹可有压痛,部分患者可有反跳痛和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检查者将左手平放于患者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若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在妊娠中晚期,由于子宫增大,腹部体征可能不典型,需要仔细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这是机体炎症反应的表现。孕期白细胞本身可有生理性升高,但如果升高明显且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存在感染性炎症。
2.生化检查: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等可能升高,若合并胆道梗阻,胆红素升高更明显。肝功能的变化可以反映胆囊炎症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情况。
四、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是诊断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的首选影像学方法。B超可发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3mm)、胆囊内结石等征象。妊娠中晚期由于子宫遮挡,可能会影响胆囊显示,但可通过适当调整体位等方法尽量清晰显示胆囊情况。B超检查无辐射,相对安全,能较好地观察胆囊的形态结构及周围情况。
2.MRI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但在B超检查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评估时可考虑。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更清晰显示胆囊及周围组织情况,且无辐射影响。不过,在妊娠中需要谨慎评估其必要性和安全性。
通过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来明确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如孕周、子宫增大等对检查和诊断的影响,以确保准确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