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频率程度因人而异,影响生活质量等)、腹痛(轻至中度,左下腹或下腹,有疼痛-便意-缓解规律,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有全身症状,如中重度患者活动期低热或中度发热(长期发热致乏力消瘦等)、消瘦乏力(肠道炎症致消化吸收障碍及炎症消耗所致);有肠外表现,如外周关节炎(大关节受累,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皮肤表现(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等,与肠道炎症活动度相关)、眼部表现(葡萄膜炎、巩膜炎等,与免疫异常有关)。
腹痛:多为轻至中度腹痛,部位多在左下腹或下腹,有疼痛-便意-缓解的规律,即疼痛发生后,排便可使疼痛缓解。疼痛性质多样,可为胀痛、绞痛等。炎症刺激肠道神经末梢是引起腹痛的主要原因,随着病情活动,腹痛可能加重。在老年患者中,由于对疼痛的感知和反应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腹痛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从而延误病情。
全身症状
发热:中重度患者活动期可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高热少见。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机体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长期发热会消耗患者的体力,导致患者乏力、消瘦等。儿童患者发热可能影响其神经系统发育,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其他伴随症状。
消瘦、乏力:由于肠道炎症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患者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同时炎症消耗增加,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消瘦,全身乏力,活动耐力降低。老年人本身营养储备相对较少,溃疡性结肠炎导致的消瘦、乏力可能使其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性贫血、免疫力下降等并发症,需要加强营养支持和监测。
肠外表现
关节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外周关节炎,以大关节受累多见,如膝关节、踝关节等,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肠道炎症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儿童患者出现关节症状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和运动功能发展,需要及时评估关节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皮肤表现:可有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等。结节性红斑表现为下肢伸侧的红色疼痛性结节,坏疽性脓皮病则表现为皮肤溃疡,这些皮肤表现与肠道炎症的活动度相关,当肠道炎症缓解时,皮肤表现可能有所改善。对于有皮肤表现的患者,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防止感染加重病情。
眼部表现:如葡萄膜炎、巩膜炎等,可出现眼部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眼部病变的发生也与机体的免疫异常有关,需要眼科和消化科联合进行诊治,关注眼部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尤其是儿童患者眼部病变可能影响其视力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