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骼炎症,症状因感染部位、病程等而异,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及其他治疗。药物治疗用敏感抗生素,儿童需考虑年龄影响;手术有清创引流、死骨清除、骨移植、病灶清除+骨水泥填充+二期植骨等,儿童手术要注意操作轻柔及骨骼生长影响;其他治疗有加强营养的支持治疗和控制炎症后促进修复的物理治疗,儿童物理治疗要控制能量。
一、骨髓炎的症状
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骼炎症,症状因感染部位、病程等因素有所不同。急性骨髓炎常见症状包括病变部位疼痛、红肿、发热,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寒战、高热、乏力等;慢性骨髓炎则表现为病变部位反复流脓、有窦道形成,局部可能有瘢痕组织、骨骼变形等,还可能伴有消瘦、贫血等全身慢性消耗表现。不同年龄人群症状可能有差异,儿童急性骨髓炎可能局部症状相对不典型,但全身症状较明显,如高热等;老年人骨髓炎可能全身症状较轻,但感染易迁延不愈。
二、骨髓炎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是骨髓炎治疗的重要环节,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选用苯唑西林等抗生素。但需注意儿童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年龄因素,避免使用对儿童骨骼等发育可能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二)手术治疗
1.清创引流术:对于急性期有脓肿形成的患者,需及时进行清创引流,清除脓液、坏死组织等,以减轻局部感染压力,促进炎症控制。儿童进行清创引流时要特别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对儿童骨骼生长板等造成损伤。
2.死骨清除术:慢性骨髓炎伴有死骨形成时,需手术清除死骨,同时彻底清除窦道及感染肉芽组织,为病变修复创造条件。
3.骨移植术:当病变部位骨缺损较大时,可能需要进行骨移植术,如自体骨移植等,以恢复骨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对于儿童,骨移植需考虑其骨骼生长潜力,选择合适的移植材料和手术时机。
4.病灶清除+骨水泥填充+二期植骨术:适用于部分复杂慢性骨髓炎病例,先清除病灶,填充骨水泥暂时维持骨骼形态,待局部感染控制后再进行二期植骨。
(三)其他治疗
1.支持治疗:包括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对于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老年人则要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纠正可能存在的营养不良状况。
2.物理治疗:在炎症控制后可适当采用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红外线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但儿童进行物理治疗时要注意能量的控制,避免对儿童皮肤等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