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扁桃体肥大的处理方式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轻度且无明显症状的3岁以下幼儿可观察等待,关注呼吸等情况;细菌感染致扁桃体炎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对症支持,局部用含漱液;当扁桃体肥大致严重呼吸道梗阻、反复化脓性扁桃体炎、吞咽困难等时手术,手术方式有剥离术等,术后注意护理。
一、观察等待
对于轻度扁桃体肥大且无明显症状或仅偶尔出现轻微咽部不适等情况的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由于其扁桃体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萎缩,可先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呼吸、吞咽等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相关表现,定期进行评估。比如一些研究发现,部分儿童在4-10岁期间扁桃体有自然缩小的趋势,此阶段需重点观察呼吸睡眠情况,若夜间无明显打鼾、呼吸暂停等情况,可暂不干预。
二、药物治疗
1.针对感染因素:如果扁桃体肥大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导致,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中针对儿童等不同人群的用药原则,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例如,对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青霉素类药物是常用选择,但要注意过敏等情况。而如果是病毒感染导致的扁桃体炎,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能直接针对病毒缩短病程,但可通过一些药物缓解症状,如使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等,但需谨慎选择,确保药物安全性。
2.局部用药:可使用含漱液等局部药物,如生理盐水含漱有助于清洁口腔,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但对于儿童,需选择适合儿童使用的温和含漱液,避免误咽等情况。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扁桃体肥大导致严重的呼吸道梗阻,出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等情况;或者扁桃体肥大反复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每年发作次数在7次及以上;以及扁桃体肥大导致吞咽困难、发音异常等情况时,通常考虑手术治疗。例如,长期的睡眠呼吸暂停会使儿童夜间缺氧,影响生长激素分泌等,进而影响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此时手术干预是必要的。
2.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扁桃体剥离术、扁桃体挤切术等。目前扁桃体剥离术相对更常用,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对于儿童),术后需要注意伤口护理,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手术安全。术后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初期以冷流质饮食为主,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等,同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伤口情况等,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后续的康复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