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备工作:备石膏绷带、衬垫,患者取舒适体位。二、具体打法:先放衬垫护骨突,从远端向近端紧密缠绕3-5层石膏绷带,未完全硬化前塑形。三、不同情况注意:儿童皮肤娇嫩、老年伴骨质疏松、合并其他损伤者各有注意事项。四、固定后观察:关注血液循环及石膏完整性。
一、准备工作:备石膏绷带、衬垫,患者取舒适体位。二、具体打法:先放衬垫护骨突,从远端向近端紧密缠绕3-5层石膏绷带,未完全硬化前塑形。三、不同情况注意:儿童皮肤娇嫩、老年伴骨质疏松、合并其他损伤者各有注意事项。四、固定后观察:关注血液循环及石膏完整性。
一、准备工作
1.材料准备:准备合适的石膏绷带、衬垫(如棉垫)等。
2.患者体位:患者取舒适体位,骨折部位处于放松状态。
二、具体打法步骤
1.衬垫放置:在胫骨骨折部位的周围放置衬垫,尤其是骨突部位,如内外踝等,以保护皮肤,避免石膏压迫导致损伤。衬垫要平整,充分覆盖需要保护的部位。
2.石膏缠绕:从骨折部位的远端开始向近端缠绕石膏绷带。石膏绷带要紧密缠绕,但也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一般需要缠绕多层,通常为3-5层,具体层数根据骨折情况和固定要求而定。在缠绕过程中要保持石膏绷带的平整,避免出现褶皱。
3.塑形:在石膏未完全硬化之前进行塑形,使其符合肢体的外形,更好地起到固定骨折部位的作用。对于胫骨骨折的石膏固定,要保证骨折端得到良好的固定,限制骨折部位的异常活动。
三、不同情况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在放置衬垫和缠绕石膏时要更加轻柔,衬垫的厚度和石膏的松紧度要特别注意,要密切观察儿童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因为儿童骨折后肢体肿胀变化可能较快。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石膏固定时要确保固定可靠,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在搬运和固定过程中要避免加重患者的不适或诱发其他疾病。
3.合并其他损伤患者:如果胫骨骨折合并有其他部位的损伤,在进行石膏固定时要兼顾整体情况,确保石膏固定不会影响其他损伤部位的处理和恢复,并且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状况,防止出现并发症。
四、固定后观察要点
1.血液循环:固定后要经常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等情况,若出现皮肤苍白、温度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情况,提示可能有血液循环障碍,需要及时处理。
2.石膏完整性:要注意观察石膏是否有断裂、松动等情况,如有异常要及时就医进行处理,以保证石膏固定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