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包括等长收缩、主动收缩、抗阻训练等,物理治疗有低频电刺激、热敷等,运动疗法需注意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儿童患者需家长监督、老年患者循序渐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基础病者特殊注意。
主动收缩训练:当骨折恢复到一定程度,可进行主动收缩训练。例如患者仰卧位,膝关节稍弯曲,然后用力收缩小腿肌肉,使脚跟尽量向上抬起,再缓慢放下,重复进行,每次10-15次,每天3-4组。不同年龄的患者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需要家长辅助引导正确进行训练动作。
抗阻训练:随着康复进展,可逐步加入抗阻训练。比如使用弹力带进行小腿肌肉的抗阻锻炼,将弹力带一端固定,患者用小腿肌肉力量拉动弹力带,给予一定阻力刺激肌肉生长。对于成年患者可适当增加弹力带的阻力,而儿童患者则应选择合适阻力的弹力带,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
物理治疗
低频电刺激:低频电刺激可以促进肌肉收缩,增加肌肉的神经兴奋性。通过电极片放置在小腿肌肉部位,利用低频电流刺激肌肉,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周可进行2-3次。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要注意调整电刺激的参数,儿童患者的电流强度和频率应适当降低,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热敷:术后适当热敷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肌肉代谢。用温毛巾热敷小腿部位,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但对于老年患者或皮肤感觉减退的患者,要注意控制热敷温度和时间,防止烫伤。
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家长要密切监督,确保训练动作正确,避免因动作不当导致骨折部位再损伤,同时要根据儿童的体力和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康复训练要更加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可在康复治疗师的专业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生活方式:患者在康复期间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肌肉的修复和生长。避免长时间卧床不活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日常活动,如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室内行走等,但要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受伤。
病史情况:如果患者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在康复训练时要更加注意血糖的控制,因为高血糖可能会影响肌肉的恢复。在进行物理治疗时,要告知治疗师自身的病史情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例如糖尿病患者进行热敷时,要更严格控制温度,防止因皮肤感觉减退而发生烫伤,进而影响康复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