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由病原体感染(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咽鼓管功能障碍(儿童咽鼓管短宽平直易致功能障碍,感冒、鼻窦炎等易致其肿胀堵塞)、免疫因素(儿童免疫不完善易患,免疫力低下人群易增加风险)、其他因素(游泳时咽鼓管功能不良水易进中耳,腭裂致咽鼓管结构功能异常易引发)引发。
病原体感染
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是常见的致病菌。例如,肺炎链球菌可通过呼吸道侵入中耳,引发炎症反应。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容易受到这些细菌的侵袭。在生活中,儿童若处于人员密集、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接触到携带致病菌的飞沫等,就增加了细菌感染中耳的风险。
病毒感染:病毒也可导致急性中耳炎,如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病毒感染往往先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然后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从而引发中耳炎。儿童的上呼吸道较为狭窄,咽鼓管短而宽且呈水平位,病毒更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比如在季节交替时,儿童容易感染病毒引发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增加患急性中耳炎的可能性。
咽鼓管功能障碍
儿童的咽鼓管解剖结构特点使其更易出现功能障碍。儿童咽鼓管相对较短、宽且平直,这使得鼻咽部的病原体更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当儿童患有感冒、鼻窦炎等疾病时,鼻咽部的炎症容易波及咽鼓管,导致咽鼓管黏膜肿胀、堵塞,影响中耳的通气和引流。例如,儿童感冒后,鼻腔分泌物增多,炎症可蔓延至咽鼓管,造成咽鼓管阻塞,中耳内的分泌物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引发急性中耳炎。
免疫因素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免疫状态不同。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相较于成年人更易发生急性中耳炎。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免疫系统逐渐成熟,患急性中耳炎的几率会相对降低,但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特殊人群中,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也可能因免疫功能受损而增加患急性中耳炎的风险。比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被破坏,对各种病原体的抵御能力下降,更容易反复发生中耳感染。
其他因素
游泳:儿童在游泳时,如果咽鼓管功能不良,水容易通过外耳道进入中耳,从而引发感染。例如,儿童游泳后没有及时将耳道内的水清理干净,或者游泳时呛水,都可能导致水进入中耳,为病原体的滋生创造条件。
腭裂:患有腭裂的儿童,咽鼓管的结构和功能往往存在异常,这使得中耳的通气和引流受到影响,容易发生急性中耳炎。腭裂会导致咽鼓管周围的肌肉和组织发育异常,影响咽鼓管的正常开闭功能,使得中耳内的压力平衡难以维持,增加了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