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后早期一般不宜过度活动,受伤后不同阶段活动情况需遵专业指导,骨折初期无论儿童、成人都要固定少动;中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轻微循序渐进活动,老年、青少年有差异;后期达临床愈合标准后渐增活动量范围,仍需依多因素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以促骨折愈合和恢复手腕功能。
受伤后不同阶段的活动情况需遵循专业指导
骨折初期(1-2周内):
对于儿童来说,儿童手腕骨折后初期一般需要通过石膏或支具进行固定,此时应尽量减少手腕的活动,包括避免手腕的屈伸、旋转等动作。因为儿童的骨骼生长发育较快,但骨折后初期骨骼的连接还不稳定,过度活动容易影响骨折愈合,而且儿童可能不太能配合限制活动,家长需要格外注意看护,防止儿童不自觉地活动受伤的手腕。
对于成年人,骨折初期也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固定,避免手腕的任何不必要的活动。可以将手腕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同时严格遵循医生安排的复查时间,观察骨折愈合的初步情况。
骨折中期(2-4周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固定后,骨折部位有了一定程度的纤维连接,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一些轻微的、循序渐进的活动。例如,可以在无痛的范围内进行手腕的小幅度屈伸练习,但要注意活动的幅度和力度都要控制在较小的程度,避免引起疼痛和导致骨折端移位。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骨折愈合相对较慢,而且可能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在进行活动时更要谨慎,活动量和活动幅度的增加都要更加缓慢,需要密切关注骨折部位的反应。
青少年手腕骨折后进入中期时,相对儿童和老年人可能可以适当加快活动恢复的进程,但也需要在医生的监测下进行,因为青少年虽然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遵循骨折愈合的规律,逐步增加手腕的活动度。
骨折后期(4周以后):
当骨折部位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可以逐渐增加手腕的活动量和活动范围。此时可以进行一些更全面的手腕功能锻炼,如手腕的旋转、抓握等动作,但仍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和剧烈活动。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在骨折后期恢复手腕活动时,需要逐步从较轻的劳动强度开始恢复,让手腕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防止在恢复劳动后再次造成手腕的损伤;而对于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在恢复手腕活动后,可以逐渐增加使用手腕进行打字、操作鼠标等活动,但也要注意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手腕导致疲劳。
总之,手腕骨折后能否活动以及活动的程度需要根据骨折的愈合阶段、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安排,以确保骨折能够顺利愈合并恢复良好的手腕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