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毛囊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感染外阴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引发的炎症,病因包括病原菌感染、局部因素、机体因素,临床表现有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可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需保持外阴清洁、穿合适内裤、避免搔抓、增强机体免疫力,孕妇和儿童有特殊注意事项。
病因
病原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偶尔也可由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这些细菌通常存在于皮肤表面,当局部皮肤防御功能受损时,就会乘虚而入。
局部因素:外阴部位易出汗、潮湿,若不注意清洁,皮肤表面的污垢容易堆积,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有利环境;另外,穿紧身、不透气的内裤,长时间摩擦外阴皮肤,导致毛囊及周围组织损伤,也易诱发外阴毛囊炎。
机体因素: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如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身体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外阴毛囊炎。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初期表现为外阴皮肤出现红色丘疹,随后丘疹迅速发展为脓疱,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大小不等,一般如米粒至绿豆大小。随着病情进展,脓疱可能破溃、结痂,痂皮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但可能会有短暂的色素沉着。病变部位常伴有明显的疼痛、瘙痒感。
全身症状:一般情况下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如果感染严重,细菌入血可能引起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外阴皮肤的表现,如是否有红色丘疹、脓疱等典型症状来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进行脓液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菌的种类,指导治疗。
预防措施
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更要注意加强外阴清洁。
穿着合适的内裤:选择宽松、透气、棉质的内裤,避免穿紧身、化纤材质的内裤,减少对外阴皮肤的摩擦。
避免搔抓:外阴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增强机体免疫力: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由于身体激素变化及特殊的生理状态,外阴毛囊炎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孕妇要特别注意外阴清洁,穿着宽松内裤,若发生外阴毛囊炎,由于孕妇处于特殊时期,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
儿童:女童外阴毛囊炎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发生。要注意保持女童外阴清洁,家长要帮助女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让女童搔抓外阴。若儿童发生外阴毛囊炎,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尽量选择温和、适合儿童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