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骨致密性骨炎好发于20-35岁育龄女性,累及髂骨耳状面中下2/3,妊娠分娩、劳损可致发病,表现为慢性腰腿痛等,X线等可诊断,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物理、药物,康复期可锻炼,育龄女妊娠前后、重体力劳动者要注意保护。
发病原因
妊娠与分娩: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骨盆的韧带松弛,骶髂关节受到的压力增加,可能导致髂骨局部的血供改变,进而引发髂骨致密性骨炎。研究表明,多次妊娠、分娩的女性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劳损因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等,使髂骨部位受到反复的应力刺激,也可能与髂骨致密性骨炎的发生有关。例如,长期奔跑的运动员,髂骨部位承受的应力较大,易出现局部的骨质改变。
临床表现
疼痛:多为慢性腰腿痛,疼痛可向臀部或大腿后侧放射,但一般不过膝。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在劳累、站立或行走过久时可加重,休息后缓解。例如,患者长时间站立工作后,腰臀部疼痛明显,休息1-2天症状可减轻。
体征:骶髂关节局部有压痛,骨盆分离试验、“4”字试验可呈阳性,但一般无明显的关节肿胀或畸形。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髂骨致密性骨炎的常用方法。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髂骨耳状面中下2/3处有均匀性密度增高,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多增粗,呈密度均匀的骨质硬化改变,边界较为清晰。
CT及MRI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有一定帮助。CT可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硬化的细节,MRI在早期可能发现骨髓水肿等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
治疗与康复
非手术治疗
休息:减少腰部及下肢的活动,避免劳累,让受损的髂骨部位得到充分休息,有利于炎症的消退。例如,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或剧烈运动。
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热敷可每天进行2-3次,每次15-20分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症状。
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症状。但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
康复锻炼:在疼痛缓解期,可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增强腰部及臀部肌肉力量,维持骶髂关节的稳定性。例如,进行仰卧位屈膝屈髋运动、俯卧位的“小燕飞”等锻炼,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循序渐进,避免过度锻炼加重病情。
对于育龄女性,在妊娠前后要注意保护骨盆,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负重;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要注意正确的劳作姿势,减少髂骨部位的劳损。如果出现慢性腰臀部疼痛,应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及康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