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适用于稳定性无神经损伤者,包括卧床休息和腰背肌锻炼;手术适用于不稳定性、有神经损伤的骨折,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考虑及注意事项。
具体措施
卧床休息:患者需严格卧硬板床,一般需要卧床6-8周,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以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卧床休息时更要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等并发症。老年人卧床时还需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可指导老年人进行深呼吸、下肢肌肉收缩舒张等运动。
腰背肌锻炼:在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后(一般骨折后2-3周),可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等。但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调整锻炼的强度和频率。儿童进行腰背肌锻炼时要选择适合其年龄和身体能力的简单方法,避免过度劳累;老年人锻炼时要循序渐进,防止因动作幅度过大或用力不当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
手术治疗
适应证
不稳定性腰椎骨折:如椎体压缩超过1/3、伴有神经损伤症状、骨折脱位等情况。对于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手术能够尽快解除神经压迫,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儿童患者若出现不稳定性腰椎骨折且有神经损伤,手术干预更为关键,因为早期解除神经压迫有助于儿童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正常生长发育;老年人不稳定性腰椎骨折手术需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但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手术也是恢复脊柱稳定性、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存在神经损伤的腰椎骨折:神经损伤可能导致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手术可以通过复位骨折、减压等操作来恢复神经的连续性和功能。
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暴露骨折部位,进行骨折复位后使用内固定装置(如椎弓根螺钉系统等)固定骨折部位,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对于儿童患者,选择内固定装置时要考虑其骨骼的生长发育,尽量选择可调节或生物相容性好的内固定材料;老年人则要根据其骨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同时注意手术创伤对其全身状况的影响。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PVP是通过穿刺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PKP则是在注入骨水泥前先通过球囊扩张恢复椎体高度。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采用此类手术可以快速缓解疼痛,恢复部分椎体高度,提高生活质量,但要注意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如骨水泥渗漏等。儿童一般不采用此类手术,因为儿童椎体尚未发育成熟,骨水泥的注入可能会影响椎体的正常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