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锁骨骨折后需从固定与制动、日常护理、饮食、康复随访及低龄儿童特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固定要注意位置松紧及观察远端情况,日常注意体位、活动限制、皮肤护理,饮食要保证营养均衡,定期随访复查,低龄儿童需家长更细心观察及遵循建议。
一、固定与制动方面
儿童锁骨骨折后需进行适当固定与制动,一般会采用八字绷带固定等方式,固定期间要注意保持固定装置的位置正确、松紧适度。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骨折端可能移位;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要密切观察患儿固定部位远端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运动情况。比如手指是否能正常活动、皮肤有无苍白或发紫等情况,若发现异常需及时调整固定装置。
二、日常护理方面
1.体位:睡觉时尽量采取仰卧位,避免患侧卧位,防止骨折部位受到压迫,影响骨折愈合。可以在背部垫薄枕,保持肩部稍微后伸的姿势,有助于维持锁骨的正常对位。
2.活动限制:在骨折早期要减少肩部的剧烈活动,避免手臂过度上举、外展等动作,防止骨折端移位。但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肩部肌肉等长收缩等轻微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但要注意活动幅度和力度,避免加重损伤。
3.皮肤护理:由于固定装置的存在,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防止皮肤受压发生压疮。定期检查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若固定装置下的皮肤有汗液浸渍等情况,要及时清理并更换清洁的衣物等。
三、饮食方面
保证儿童摄入均衡营养,尤其是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钙是骨骼修复的重要原料,可多吃牛奶、豆制品、鱼虾等;蛋白质有助于组织修复,可多吃瘦肉、鸡蛋、鱼肉等;维生素C、D等有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代谢,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橙子、草莓、菠菜等)以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等),促进骨折愈合。
四、康复随访方面
按照医生制定的康复计划定期带儿童进行随访复查,一般在骨折后1-2周、1个月、3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医生会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建议。比如骨折愈合良好时可以逐渐增加肩部的活动范围等。同时,要向医生反馈儿童在恢复过程中的任何不适症状,如疼痛是否加重、有无新的异常表现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低龄儿童)
低龄儿童往往不能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家长要更加细心观察。比如婴儿骨折后可能表现为患侧上肢活动减少、哭闹不安等。家长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建议,密切关注固定装置周围皮肤情况,防止因低龄儿童的不自主活动导致固定装置移位等情况,并且要按照随访计划按时带低龄儿童进行复查,确保骨折顺利愈合,同时要给予低龄儿童足够的关爱和安抚,减少其因受伤带来的不良情绪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