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外生骨疣有多种症状,包括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听力下降、耳部闷胀感、多样的耳鸣、程度不一的耳部疼痛以及继发感染时的流脓、红肿、发热等症状,儿童与成年患者表现各有特点。
发生机制:外耳道外生骨疣会逐渐占据外耳道空间,影响声音的传导。骨疣较小时可能对听力影响不明显,但随着其增大,会导致外耳道狭窄,使传入内耳的声波受阻,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对于儿童患者,听力下降可能会影响其语言发育和学习能力,因为他们需要正常的听力来接收外界信息进行语言学习等活动;成年患者则可能在日常交流、工作等方面受到影响,比如听不清他人说话内容等。
表现特点:多为缓慢进行性加重,初期可能不易察觉,随着骨疣增大,听力下降会逐渐明显,可能在单侧或双侧外耳道受累时出现相应的单侧或双侧听力下降情况。
耳闷胀感
发生机制:外耳道外生骨疣导致外耳道空间改变,引起外耳道内压力变化,患者会感觉耳部有闷胀不适的感觉。这是因为外耳道空间被占据后,中耳的气压平衡受到一定影响,或者是外耳道内的感觉神经受到刺激等原因导致。
表现特点:患者常自觉耳部像被堵塞一样,有闷胀感,这种感觉可能会在头部运动、按压耳部等情况下有变化,儿童患者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耳闷胀感,但可能会表现出抓耳、烦躁等异常行为来表达耳部的不适。
耳鸣
发生机制:外耳道外生骨疣刺激外耳道内的神经末梢,或者影响了中耳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引发耳鸣。其具体机制可能与神经受激惹后产生异常电活动有关。
表现特点:耳鸣的声音多样,可为低调或高调的嗡嗡声、鸣声等。儿童患者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对周围声音的异常反应,如对突然的声音过于敏感等;成年患者则能较明确地描述耳鸣的特征,可能在安静环境下耳鸣更为明显,影响患者的休息和情绪等。
耳部疼痛
发生机制:当外耳道外生骨疣较大,刺激外耳道皮肤或压迫周围组织时,可引起耳部疼痛。尤其是在继发感染时,炎症刺激会加重疼痛症状。
表现特点: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如果合并感染,疼痛可能会较为剧烈,儿童患者可能会因为耳部疼痛而哭闹不止,成年患者则会主诉耳部有明显的疼痛不适,在按压耳部、咀嚼或头部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加重。
继发感染相关症状
发生机制:外耳道外生骨疣导致外耳道狭窄,局部环境相对潮湿,容易滋生细菌等病原体,从而引发感染。
表现特点:如果发生感染,患者会出现外耳道流脓、耳部红肿、发热等症状。儿童患者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更容易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精神萎靡等;成年患者感染后可能会有局部的明显炎症表现,如外耳道皮肤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