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骨折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一是影响行走功能,致步态异常及引发身体其他部位代偿性损伤;二是导致足部畸形,出现足弓塌陷等情况影响足部正常功能及下肢力线;三是引发创伤性关节炎,致关节疼痛等症状且随时间恶化;四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限制患者多种活动,降低生活质量,还会给不同人群带来如老年人的并发症、儿童的未来行走运动功能不良等长期影响。
一、影响行走功能
跖骨是足部负重的重要结构,跖骨骨折后,患者足部的正常负重和行走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骨折部位的疼痛会使患者不敢正常踩地,导致步态异常,长期如此可能会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代偿性损伤,比如膝关节、髋关节的力学改变,进而影响整个下肢的运动功能。例如,有研究表明,跖骨骨折患者在骨折未得到良好复位和固定时,行走时患足受力不均,会加速膝关节软骨的磨损,增加患骨关节炎的风险。
二、导致足部畸形
如果跖骨骨折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可能会出现骨折错位愈合的情况,从而导致足部畸形。常见的畸形包括足弓塌陷、跖骨缩短或延长等。足弓是足部重要的结构,它具有缓冲震荡、吸收能量等功能,足弓塌陷会影响足部的正常功能,使患者在行走时更容易疲劳,并且会改变下肢的力线,对膝关节、踝关节等产生不良影响。比如,跖骨短缩可能会使前足变短,导致穿鞋困难,同时也会影响足部的平衡和稳定。
三、引发创伤性关节炎
跖骨骨折后,关节面受到损伤,骨折愈合过程中如果出现关节面不平整,就容易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会导致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关节软骨会进一步磨损,骨质增生等情况也会逐渐出现,使关节功能进行性恶化。有临床数据显示,跖骨骨折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与骨折的严重程度、复位固定的效果等因素密切相关,骨折越严重、复位固定不佳,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越高。
四、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跖骨骨折会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极大限制,例如患者难以进行正常的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甚至连穿脱鞋子、洗澡等简单的日常活动都变得困难。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对于老年人来说,跖骨骨折后长期的行动不便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等。因为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活动减少后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而长期卧床还会增加压疮的发生风险,压疮一旦发生又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延长康复时间。对于儿童患者,跖骨骨折如果影响足部正常发育,可能会对其未来的行走和运动功能产生长期不良影响,比如导致足部肌肉力量不平衡、步态异常等问题,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姿态和运动能力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