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寒冷刺激是主要诱因,人体长时间处于低温潮湿环境致皮肤血管收缩、血流淤滞使细胞受损;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也是因素,自身有血液循环系统问题或长期缺乏运动者易因末梢血液循环不畅长冻疮,局部受压会进一步影响血液循环增加冻疮几率;个体皮肤特性也有影响,皮肤潮湿会加速热量散失致局部温度降低诱发冻疮,皮肤薄、肤质敏感人群更易受寒冷影响长冻疮。
一、寒冷刺激是主要诱因
人体长时间处于低温(一般指环境温度在10℃以下)和潮湿的环境中时,皮肤血管会发生收缩,导致血流淤滞,进而影响组织的营养供应,使细胞受损,这是冻疮形成的重要外部因素。例如,在寒冷的冬季,如果手部、脚部等部位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暖,就容易受到寒冷刺激引发冻疮。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寒冷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的皮肤较薄,血液循环相对不如成人完善,所以儿童在寒冷环境中更易发生冻疮;而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血液循环本身就相对缓慢,也较容易出现冻疮情况。
二、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相关
1.自身血液循环因素
某些人群本身存在血液循环系统的问题,比如患有外周血管疾病的人,其血管的舒缩功能异常,在低温环境下,手部、足部等末梢部位的血液循环更加不畅,从而增加了冻疮发生的风险。从性别差异来看,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异性导致血液循环不良,但在实际情况中,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长期缺乏运动的人,身体的血液循环相对缓慢,也更容易在寒冷环境中出现冻疮。例如,一些长期伏案工作的人,肢体活动较少,末梢血液循环欠佳,冬季时就较易发生冻疮。
2.局部受压情况
当局部皮肤受到压迫时,会进一步影响血液循环。比如,长时间穿着过紧的鞋子,会使脚部血液循环受阻,增加足部冻疮发生的几率;长时间佩戴过紧的手套,也会影响手部的血液循环,容易引发手部冻疮。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活泼好动,但如果穿着过紧的衣物或鞋袜,局部受压情况更易影响血液循环,从而增加冻疮发生可能。
三、个体皮肤特性影响
1.皮肤湿度因素
皮肤处于潮湿状态时,会加速热量的散失,使得局部皮肤温度降低,更易诱发冻疮。例如,在寒冷的雨雪天气中,手部、脚部皮肤容易被浸湿,如果没有及时擦干并保暖,就很容易长冻疮。不同肤质的人皮肤湿度保持情况不同,油性皮肤相对干性皮肤可能在同等环境下更不易因潮湿而引发冻疮,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整体而言皮肤潮湿都是冻疮发生的不利因素。
2.皮肤厚度与肤质
皮肤较薄的人群,如儿童和部分女性,其皮肤的保温能力相对较弱,在寒冷环境中更易受到低温影响而出现冻疮。而肤质较敏感的人,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更强烈,也更容易因寒冷刺激导致皮肤损伤,引发冻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