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诊断包括依据外伤史、症状的病史与症状检查,腰部压痛等的体格检查,以及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治疗(卧床休息、支具固定、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有相应指征及方式,不同年龄患者有差异);康复护理早期有腰背肌和肢体功能锻炼,后期要恢复正常活动并定期复查,不同年龄人群在各阶段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腰椎骨折的诊断
1.病史与症状:有外伤史,伤后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可能伴有下肢感觉、运动异常等。不同年龄人群外伤原因有差异,儿童可能因高处坠落等,老年人可能因骨质疏松后轻微摔倒等;女性可能因产后骨质疏松相关风险等。
2.体格检查:腰部压痛、叩击痛,可能存在脊柱畸形等,检查下肢神经功能,如感觉、肌力等。
3.影像学检查
X线:可初步了解腰椎骨折的部位、类型等,如椎体压缩程度等。
CT:能更清晰显示椎体骨折情况、椎管内有无占位等。
MRI:有助于判断脊髓、神经损伤情况以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
二、腰椎骨折的治疗
1.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适用于稳定性骨折等情况。绝对卧床时间根据骨折情况而定,一般需6-12周,卧床期间要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于儿童,卧床时要注意护理,防止脊柱进一步损伤;老年人卧床要加强翻身等护理预防并发症。
支具固定:可采用腰围等支具固定,限制腰部活动,促进骨折愈合。
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疼痛,但需注意不同人群的药物禁忌等,如老年人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关注胃肠道等不良反应风险。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如不稳定性骨折、伴有神经损伤、椎体压缩严重等情况。
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通过手术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序列。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有差异,儿童手术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疾病等对手术的影响。
三、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
腰背肌锻炼:在卧床期间可开始进行简单的腰背肌等长收缩锻炼,逐渐过渡到主动的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加重骨折损伤。儿童进行康复锻炼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其年龄和骨折恢复情况进行合适强度的锻炼;老年人锻炼要注意强度和安全,防止摔倒等。
肢体功能锻炼:进行下肢的屈伸、肌肉按摩等,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和肌肉萎缩。
2.后期康复
恢复正常活动:骨折愈合后逐步恢复日常活动,但要避免腰部过度负重、剧烈运动等。不同年龄人群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和强度有差异,儿童恢复正常活动要考虑其生长发育和骨折恢复程度,老年人要考虑关节等功能恢复情况。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等,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和脊柱功能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