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骨折是骨折三周以上未有效或不当治疗致愈合不佳,不同年龄人群成因不同,治疗分保守(牵引、外固定)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治疗需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方案,且康复训练很重要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一、陈旧性骨折的定义
陈旧性骨折是指骨折三周以上还未得到有效治疗,或者治疗不当,骨折断端愈合不佳的骨折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发生陈旧性骨折的原因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意外创伤等,老年人则多与骨质疏松等因素相关。
二、陈旧性骨折的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
1.牵引治疗:对于一些骨折断端有移位但移位不严重且适合牵引的陈旧性骨折,可通过牵引来逐渐调整骨折部位的位置,恢复骨折的对线对位。例如对于某些下肢的陈旧性骨折,通过持续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使骨折端逐步复位。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同时需要长期保持牵引位置,儿童患者进行牵引时需特别注意牵引力度和时间,避免影响骨骼正常发育。
2.外固定治疗:使用石膏、支具等外固定装置来维持骨折部位的位置,促进骨折愈合。比如对于一些上肢的陈旧性骨折,可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外固定支具。外固定治疗需要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外固定装置是否合适,不同年龄患者对外固定装置的耐受性和要求不同,儿童皮肤娇嫩,选择外固定装置时要更注重舒适性和对皮肤的保护。
(二)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适用于骨折断端移位明显、手法复位难以达到解剖复位要求的陈旧性骨折。通过手术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准确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端。这种方法可以使骨折达到较好的复位和稳定,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但手术有一定的创伤,不同年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同,老年人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精心的护理来促进康复。
2.植骨手术:当骨折部位存在骨不连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进行植骨手术。通过植入自体骨或异体骨来促进骨折部位的骨愈合。自体骨移植是较好的选择,因为其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较好,但获取自体骨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儿童患者进行植骨时要考虑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植骨材料和手术方式。
在治疗陈旧性骨折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骨折部位和程度等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同时,康复训练也是陈旧性骨折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肢体的功能,但康复训练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的康复训练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例如在骨折后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肢体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