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是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多由高能量创伤致,感染风险高;闭合性骨折是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多由低能量创伤致,感染风险相对较低,两者在皮肤黏膜完整性、感染风险、创伤能量程度、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等方面有区别,儿童和老年人发生两类骨折各有特点。
一、开放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是骨折的一种类型,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其形成通常是由于高能量创伤所致,例如严重的交通事故、重物砸伤等。骨折端通过破裂的皮肤与外界相连,这样就使得伤口受到污染的风险大大增加,因为外界的细菌等病原体容易进入骨折部位,从而引发感染等并发症。在儿童中,开放性骨折可能由于其活动较为活泼,在玩耍等过程中容易发生高能量损伤而导致;对于老年人,可能本身骨骼强度下降,轻微的外力也可能导致骨折端刺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
二、闭合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它的形成多是由于较低能量的创伤引起,比如日常的跌倒、扭伤等情况。骨折部位的皮肤没有破损,骨折端被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包裹,相对来说感染的风险较开放性骨折低,但也可能会因为骨折断端的移位等情况对周围的血管、神经等造成损伤。儿童发生闭合性骨折时,可能是在玩耍时摔倒等原因导致;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也容易在轻微外力下发生闭合性骨折,例如走路时滑倒等情况。
三、两者的区别要点
1.皮肤黏膜完整性:开放性骨折有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闭合性骨折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这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点。
2.感染风险:开放性骨折由于骨折端与外界相通,感染风险高,容易引发骨髓炎等严重感染并发症;闭合性骨折感染风险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可能,尤其是当骨折处有严重挫伤等情况时。
3.创伤能量程度:开放性骨折多由高能量创伤引起;闭合性骨折多由低能量创伤引起,但也不是绝对的,需要结合具体的创伤机制来判断。
4.影像学表现:在影像学检查上,开放性骨折可以看到骨折端与外界相通的情况,而闭合性骨折则没有这种表现。
5.治疗方式差异:开放性骨折一般需要更紧急的处理,首先要进行伤口的清创,防止感染,然后再处理骨折;闭合性骨折的治疗则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如骨折的部位、移位情况等,选择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等)或手术治疗等。对于儿童患者,开放性骨折的处理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儿童自身的修复能力和抗感染能力与成人有所不同,要注意预防感染以及促进骨折愈合;老年人发生开放性或闭合性骨折时,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全身情况,预防卧床相关并发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