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相关药物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H受体拮抗剂(HRA)、促胃肠动力药和黏膜保护剂。PPI通过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阻断胃酸分泌最后步骤,常见药物有奥美拉唑等,需考虑不同患者个体差异;HRA选择性竞争结合H受体使胃酸减少,抑酸弱于PPI,常见药物有西咪替丁等,需关注特殊人群用药;促胃肠动力药通过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等减少反流,常见药物有多潘立酮,需注意特殊人群用药风险;黏膜保护剂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促进修复,常见药物有硫糖铝,需考虑不同年龄患者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情况。
一、质子泵抑制剂(PPI)
(一)作用机制
通过特异性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有效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能显著改善胃食管反流患者的烧心、反酸等症状,例如多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使用PPI后患者的症状缓解率较高。
(二)常见药物
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对于不同年龄和病史的患者,需考虑个体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使用时需谨慎评估。
二、H受体拮抗剂(HRA)
(一)作用机制
选择性竞争结合胃壁细胞上的H受体,使胃酸分泌减少。其抑酸作用较PPI弱,但对于轻至中度胃食管反流患者可缓解症状。例如一些研究表明,HRA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胃酸水平,改善烧心等症状,但效果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二)常见药物
像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在特殊人群中,如儿童患者,一般不优先选择HRA,而对于老年患者,需关注其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监测不良反应。
三、促胃肠动力药
(一)作用机制
通过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改善食管蠕动功能、促进胃排空,从而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及反流物在食管内的停留时间。例如多潘立酮,能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加速胃内食物向十二指肠转运,减少反流发生。
(二)常见药物
多潘立酮等。对于儿童患者,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谨慎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因为其可能存在一定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风险等;老年患者使用时需注意药物对心脏等器官的影响,如多潘立酮可能延长QT间期,有心脏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需格外留意。
四、黏膜保护剂
(一)作用机制
在食管、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抵御胃酸、胃蛋白酶及反流物的侵袭,促进黏膜修复。例如硫糖铝,能在溃疡面或炎症处形成一层保护膜,促进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
(二)常见药物
硫糖铝等。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需考虑其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吸收情况,比如儿童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与成人不同,对黏膜保护剂的反应可能有差异;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要评估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