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前瘘管需注意保持局部清洁,日常及感染时清洁有不同要求;要防止刺激,避免挤压且注意穿着;需观察病情变化,留意感染迹象和分泌物情况;特殊人群有不同护理要点,儿童要精细护理、保证营养,成人要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改正不良习惯。
避免感染时的清洁:如果耳前瘘管出现感染、红肿、疼痛等情况,更要加强局部清洁。可以使用碘伏等消毒液进行消毒,但要注意消毒方法和范围。对于婴幼儿患者,家长在消毒时要安抚好患儿,避免其乱动造成二次损伤。消毒时用无菌棉签蘸取适量碘伏,从瘘管周围皮肤向中心轻轻擦拭,每天可根据感染情况消毒2-3次。
防止刺激
避免挤压:无论成人还是儿童患者,都要注意避免挤压耳前瘘管部位。因为挤压可能会导致瘘管内的分泌物排出不畅,进而加重感染。比如,不要用手去捏、挤耳前瘘管所在的部位,儿童患者玩耍时也要注意避免外力碰撞到该部位。
穿着注意:在穿着方面,要选择柔软、宽松的衣物,尤其是儿童的衣物,避免衣物摩擦到耳前瘘管部位。对于颈部衣物,要选择材质舒适的,防止对瘘管周围皮肤产生刺激。例如,儿童的上衣领口要宽松,避免领口过紧摩擦到耳前瘘管周围。
观察病情变化
感染迹象观察:密切观察耳前瘘管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感染迹象。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观察重点略有不同。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留意其是否有哭闹不止、抓挠耳前部位等异常表现。如果发现患儿耳前瘘管周围红肿范围扩大、体温升高(儿童正常体温范围在36-37.3℃左右,若超过此范围需警惕),要及时就医。成人患者则要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如疼痛是否加重、局部红肿是否扩散等。
分泌物观察:注意观察耳前瘘管是否有分泌物排出,分泌物的颜色、气味等情况。如果分泌物增多、颜色变黄、有异味,往往提示可能存在感染加重的情况。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患者,都要留意这些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特殊人群护理要点
儿童患者: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在护理先天性耳前瘘管时要更加精细。家长除了做好上述清洁、防止刺激和观察病情等工作外,还要注意儿童的生活习惯,避免儿童用手频繁触碰耳前瘘管部位。同时,要保证儿童的营养均衡,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感染的发生。例如,为儿童提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饮食,如新鲜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
成人患者:成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等,以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如果成人患者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要尽量改正,因为吸烟、饮酒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增加耳前瘘管感染的风险。例如,戒烟限酒,保证每天7-8小时的充足睡眠,每周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