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母细胞瘤是少见且具局部侵袭性的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男性略多,病变部位以椎骨等多见。有局部疼痛、肿胀包块、神经压迫等表现,影像学有X线、CT、MRI不同表现,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放疗慎选,早期手术预后较好,复发需再治,患者治疗后要定期复查。
骨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局部疼痛:多数患者会出现局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间歇性隐痛,随着病情进展可变为持续性疼痛,活动后疼痛可能加重。例如,发生在椎骨的骨母细胞瘤,患者可能会有腰背部疼痛,影响日常的活动和坐姿、站姿等。
局部肿胀或包块:病变部位如果在浅表部位,可能会触及局部肿胀或包块,伴有压痛。比如发生在股骨等长骨表面的骨母细胞瘤,可在体表摸到异常的隆起。
神经压迫症状:当骨母细胞瘤发生在椎管内累及神经时,可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例如,发生在腰椎椎管内的骨母细胞瘤,可能会压迫马尾神经,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病变部位可见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楚,周围可有硬化边。在长骨中,病变多位于骨干或干骺端,呈圆形或椭圆形的透光区;在椎骨中,可见椎体的溶骨性破坏。
CT表现: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可发现X线不易察觉的细微骨质破坏和钙化情况。
MRI表现:对于判断肿瘤的范围、是否侵犯周围软组织以及脊髓神经等情况有重要价值,在MRI上可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的病灶。
骨母细胞瘤的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可见大量的骨母细胞、编织骨和丰富的血管组织等特征性表现。
骨母细胞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目的是彻底切除肿瘤,防止复发。对于能够完整切除的病变,通过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例如,对于长骨上局限的骨母细胞瘤,可行肿瘤刮除加植骨术;对于椎管内压迫神经的骨母细胞瘤,需行肿瘤切除并解除神经压迫。
放疗:对于无法完全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可考虑放疗,但放疗有引起放射性骨坏死等并发症的风险,需谨慎选择。
骨母细胞瘤的预后
一般来说,早期诊断并积极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复发率相对较低。但如果肿瘤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对于复发的骨母细胞瘤,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或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在预后过程中,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恢复情况可能有所差异,青少年患者相对恢复能力较强,但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来综合评估。对于患有骨母细胞瘤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在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监测肿瘤是否复发以及肢体功能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