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耳聋会带来听力减退(渐进性、受环境影响)、耳鸣(高频常见)、言语理解困难(与年龄和听力损失程度相关)、听觉重振现象(对响度变化敏感)以及心理影响(情绪和社交改变等),不同性别心理反应有差异,长期缺乏社交互动等会加重心理问题且影响整体健康管理。
听力下降受环境影响:在嘈杂环境中听力减退更为明显,因为老年性耳聋患者的耳蜗等听觉结构发生退变,对声音的分辨能力下降,在有背景噪声干扰时,难以聚焦目标声音。比如在热闹的市场、多人交谈的场合,老年性耳聋患者会感觉听不清别人说话的内容。
耳鸣
高频耳鸣常见:约有60%以上的老年性耳聋患者会伴有耳鸣症状,多为高频性耳鸣,如蝉鸣声、汽笛声等。耳鸣可在听力下降前出现,也可与听力下降同时发生。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内耳毛细胞、神经纤维等的退变有关,内耳的病变导致异常的神经冲动产生,从而引起耳鸣。例如,一些老年人会持续感觉到耳边有类似蝉鸣的声音,这会影响他们的休息和情绪,进而可能加重听力下降带来的不适。
言语理解困难
对言语的分辨力下降:老年性耳聋患者在听到声音后,对言语的理解能力下降。即使能听到声音,但由于耳蜗螺旋器等结构的退变,对声音频率、强度等信息的处理能力减弱,导致不能准确分辨言语中的细节。比如家人用正常语速交流时,老年性耳聋患者可能需要对方重复才能理解话语内容,尤其是在多人说话或语速较快的情况下,这种言语理解困难更为突出。
与年龄和听力损失程度相关:一般来说,年龄越大、听力损失越严重的患者,言语理解困难越明显。随着年龄增长,中枢神经系统对听觉信息的处理能力也会下降,进一步加重了言语理解的障碍。例如,一位80岁且重度听力损失的老年人,可能几乎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言语交流。
听觉重振现象
表现及机制:部分老年性耳聋患者存在听觉重振现象,即患者对响度的变化异常敏感,小声时听不清,稍大声音又觉得过响。这是因为内耳的毛细胞等结构退变,其阈值改变,导致对声音强度的感知出现异常。例如,听收音机时,需要不断调整音量,小声时听不到,音量稍大就觉得刺耳。
心理影响
情绪和社交改变:由于听力障碍影响了日常的交流和沟通,老年性耳聋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比如因为听不清别人说话而减少社交活动,长期处于孤独状态,进而导致心理状态不佳。同时,这种心理状态又可能进一步影响听力相关的神经功能等,形成恶性循环。而且,不同性别在心理反应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女性可能相对更易出现情绪波动,男性可能更倾向于压抑情绪,但都会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社交互动会加重心理问题;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可能因为听力障碍影响对病情的监测和交流,从而影响整体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