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中耳炎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保守治疗需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感染加重;手术时机为保守无效且中耳粘连影响听力时,常见手术有鼓膜切开及粘连松解术、听骨链重建术;术后要耳部护理、进行听力康复,儿童患者需特殊关注。
一、保守治疗
(一)积极治疗原发病
粘连性中耳炎多继发于其他耳部疾病,如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等。积极治疗原发病至关重要,比如对于分泌性中耳炎,要改善中耳通气,可使用减充血剂滴鼻以缓解咽鼓管咽口肿胀,常用药物有麻黄碱类制剂,但需注意儿童使用时要谨慎,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药物性鼻炎等不良反应。
(二)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
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可能导致耳部感染加重的情况。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容易通过咽鼓管侵犯中耳,所以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时机选择
当保守治疗无效,且中耳粘连影响听力等情况明显时可考虑手术。一般来说,若患者听力下降较为严重,纯音测听显示气导听阈提高,影响日常生活交流等情况时,应尽早评估手术可行性。对于儿童患者,要密切关注其听力发育情况,因为粘连性中耳炎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育,所以若儿童患者听力下降影响言语交流,即使年龄较小也可能需要考虑手术,但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
(二)常见手术方式
1.鼓膜切开及粘连松解术:通过手术切开鼓膜,然后松解中耳内的粘连组织。手术过程中要仔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耳部结构相对稚嫩,手术操作更需精细,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2.听骨链重建术:如果粘连导致听骨链受到影响,可考虑进行听骨链重建术。选择合适的听骨材料(如自体听骨、人工听骨等)来恢复听骨链的连续性和传音功能。在选择听骨材料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自体听骨可能更有利于其耳部的生长发育,但获取自体听骨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手术创伤,需要权衡利弊。
三、术后康复及注意事项
(一)耳部护理
术后要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水进入耳道,防止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防止其用手搔抓耳部,家长要加强看护。定期复查耳部情况,观察手术恢复情况,一般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等需要进行复查,通过耳镜检查、听力测试等了解中耳恢复状况以及听力改善情况。
(二)听力康复
根据患者听力恢复情况进行相应的听力康复指导。对于儿童患者,若术后听力仍未完全恢复正常,可能需要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术后的听力状况,促进语言发育。康复训练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发育阶段等制定个性化方案,家长要积极配合,定期带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评估和调整训练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