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腰椎骨折后先确保现场安全让其平卧硬板并送医,医院通过检查明确情况后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需卧床及防并发症,手术针对严重情况,康复护理包括卧床护理和后期训练,特殊人群要注意营养、心理及基础病控制。
一、急救与初步处理
老人腰椎骨折后,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避免二次损伤。应让老人平卧在硬板上,若现场没有硬板,可在身体下方垫木板等硬物。同时,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二、医疗检查与诊断
到达医院后,通常会进行X线、CT、MRI等检查。X线可以初步了解腰椎骨折的部位和大致情况;CT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细节,如骨折碎片的位置等;MRI则有助于评估脊髓、神经等软组织的损伤情况。通过这些检查明确骨折的类型(如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等)、骨折部位以及是否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等。
三、治疗方式选择
1.保守治疗
适用于轻度的腰椎骨折且没有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老人。一般需要严格卧床休息,卧床时间通常为6-12周,卧床期间要注意防止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可以使用腰背支具来辅助固定腰部,帮助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同时,可根据情况使用一些药物缓解疼痛等症状,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手术治疗
若骨折严重,如爆裂性骨折伴有神经损伤、骨折移位明显影响脊柱稳定性等情况,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通过手术恢复腰椎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稳定性,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四、康复护理
1.卧床期间的护理
皮肤护理:定时为老人翻身,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保持身体轴线一致,避免扭曲腰部。使用气垫床等预防压疮。
呼吸道护理:鼓励老人深呼吸、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可以辅助老人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泌尿系统护理:指导老人多饮水,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对于留置导尿管的老人,要注意尿管的护理,定期更换尿管等。
2.后期康复训练
当骨折逐渐愈合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首先是腰背肌的锻炼,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等,增强腰背肌力量,有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逐渐增加活动量,从坐立、站位到行走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人腰椎骨折后,由于年龄较大,身体机能下降,康复相对较慢。要特别注意营养支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同时,要关注老人的心理状态,由于长期卧床等原因,老人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家人要给予关心和心理疏导。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老人,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在治疗腰椎骨折的同时,避免基础疾病对病情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