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带小结是特殊类型慢性喉炎,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增生,由用声不当或过度、上呼吸道感染、内分泌因素等致,有声音嘶哑、咳嗽等表现,靠喉镜检查、嗓音评估诊断,早期保守治疗,大且保守无效则手术,要正确用声、防上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来预防。
发病原因
用声不当或过度用声:多见于长期用声的人群,如教师、歌手、销售人员等。长期发声过度会导致声带黏膜受到过度摩擦,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水肿,逐渐形成小结。例如,教师如果长时间连续授课,用声强度较大且持续时间长,就容易引发声带小结。儿童若长时间大声哭闹、喊叫,也可能出现声带小结。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反复发作后,声带黏膜受损,修复过程中容易形成小结。比如儿童在感冒后出现急性喉炎,若没有得到彻底治疗,病情反复,就可能发展为声带小结。
内分泌因素:女性患者在经期、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声带的黏膜组织,增加声带小结的发病风险。
临床表现
声音嘶哑:是最主要的症状,声音嘶哑的程度与声带小结的大小及部位有关。小结较小时,可能仅有轻微声音改变,发声易疲劳;小结较大时,声音嘶哑会比较明显,甚至可能出现发音困难。例如,歌手患声带小结后,可能会发现唱歌时高音部分难以发出,声音变得沙哑。
咳嗽: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刺激性咳嗽,尤其是在发声后,由于声带小结刺激喉部黏膜,引起反射性咳嗽。
诊断方法
喉镜检查:通过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等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声带前、中1/3交界处的小结样突起。间接喉镜检查方便,但可能受患者配合程度影响;纤维喉镜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声带的细微病变,且患者痛苦较小。例如,医生通过纤维喉镜能清楚看到声带小结的大小、颜色等情况。
嗓音评估:可以通过嗓音分析系统等设备对患者的发声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声音嘶哑的程度、音质等,辅助诊断声带小结。
治疗与预防
治疗:
保守治疗:对于早期较小的声带小结,首先考虑保守治疗,包括禁声休息,让声带得到充分的恢复时间;进行发声训练,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减少声带的摩擦;同时可以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常用药物如布地奈德混悬液等,减轻声带的炎症水肿。
手术治疗:如果声带小结较大,保守治疗无效,则考虑手术治疗,如支撑喉镜下声带小结切除术。手术一般在全麻下进行,通过喉镜将小结去除。
预防:
用声人群要注意正确用声,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用声,注意发声间隔,让声带适当休息。比如教师授课时可以采用分段教学,中间适当休息并喝水润喉。
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后要注意声带的休息,避免过度用声。儿童家长要注意避免儿童长时间大声哭闹、喊叫。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喉部的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