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引发因素包括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胆汁反流,如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胆道系统疾病影响;胃肠动力异常引发的胆汁反流,包括胃排空延迟和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如年龄与性别差异、生活方式(饮食、吸烟)及基础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一、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胆汁反流
正常情况下,胃和十二指肠之间有一个生理性结构叫幽门括约肌,它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能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内。当幽门括约肌出现功能失调时,比如做过胃大部切除手术破坏了幽门的正常结构,或者幽门括约肌本身的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就会使幽门括约肌开放的时间延长或开放程度增大,从而导致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容易反流进入胃内,刺激胃黏膜,引发胆汁反流性胃炎。此外,胆道系统疾病如胆囊切除术等,可能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和储存,进而增加胆汁反流的风险。
二、胃肠动力异常引发的胆汁反流
1.胃排空延迟:胃的蠕动功能对于将食物向十二指肠推送起着关键作用。一些因素可导致胃排空延迟,比如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进而干扰胃的正常蠕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引起胃排空延迟,像一些钙离子拮抗剂等;另外,老年人胃肠功能本身逐渐衰退,胃蠕动能力下降,也容易出现胃排空延迟,使得胆汁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反流的机会。
2.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十二指肠正常的蠕动方向是向远端推送内容物,但当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时,就会把十二指肠内的胆汁等反推回胃里。例如,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时,十二指肠局部的炎症刺激可能会导致逆蠕动增强,从而引发胆汁反流性胃炎。
三、其他因素的影响
1.年龄与性别: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衰退,更容易出现胃肠动力异常等情况,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有研究发现,女性在一些特殊生理时期,如妊娠期间,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胃肠功能,也可能增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风险。
2.生活方式
饮食因素: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胃黏膜,影响胃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干扰胃肠动力,促进胆汁反流;高油高脂饮食会使胃排空延迟,增加胆汁反流的可能性;过多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同时也可能影响胃肠的正常运动功能。
吸烟:吸烟时吸入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幽门括约肌的功能,还会导致胃肠黏膜血管收缩,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从而容易引发胆汁反流性胃炎。
3.基础疾病: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间接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比如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胃肠的神经调节功能,导致胃肠动力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素分泌不足,胃肠蠕动往往会减慢,也容易发生胆汁反流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