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炎可能会变成慢性,其转慢性与感染因素(包括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情况)、局部因素有关,转慢性后有咽部不适、刺激性咳嗽等表现,可通过针对不同人群预防、调整生活方式来预防,如儿童增强体质等,所有人避免吸烟饮酒等并注意口腔卫生。
一、急性咽炎转慢性的相关因素
1.感染因素
年龄方面: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易因感染因素发展为慢性咽炎。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较弱,若急性咽炎时感染的病原体(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未能完全清除,就较易迁延不愈转为慢性。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感染后炎症恢复能力不如青壮年,也容易使急性咽炎转为慢性。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咽部黏膜,破坏咽部的正常防御功能。例如,吸烟会使咽部纤毛运动受抑制,影响咽部的自洁作用,导致病原体容易在咽部残留,增加急性咽炎转为慢性的风险。长期饮酒的人,酒精对咽部黏膜的刺激也较为明显,会损伤黏膜的屏障功能,使得急性咽炎难以彻底治愈而转为慢性。另外,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环境中的人,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化学物质等不断刺激咽部,同样会增加急性咽炎转慢性的可能性。
病史情况:本身有鼻部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鼻窦炎,鼻腔分泌物会倒流至咽部,持续刺激咽部黏膜,使得急性咽炎不易痊愈,进而发展为慢性咽炎。有胃食管反流病史的人,胃酸反流至咽部,会反复损伤咽部黏膜,也是急性咽炎转为慢性的重要诱因。
2.局部因素
急性咽炎发作时,如果咽部的炎症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炎症长期刺激咽部组织,就可能逐渐发展为慢性咽炎。例如,急性咽炎时咽部黏膜充血、肿胀等炎症表现持续存在,黏膜下组织反复受到炎症影响,会出现纤维组织增生等改变,从而转变为慢性状态。
二、急性咽炎转慢性的表现及预防
1.转慢性后的表现
慢性咽炎患者通常会有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等,且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时轻时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刺激性咳嗽等表现,尤其在晨起时较为明显,咳嗽时可能仅有少量痰液咳出。
2.预防措施
针对不同人群的预防:儿童应注意增强体质,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减少与感染源的接触。老年人则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引发呼吸道感染。对于有鼻部疾病或胃食管反流病史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鼻部炎症,避免鼻腔分泌物倒流,同时通过调整饮食习惯等方式控制胃食管反流,如避免过饱饮食、睡前不进食等,从而降低急性咽炎转为慢性的风险。
生活方式调整:所有人都应尽量避免吸烟、饮酒,减少处于空气污染环境中的时间,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润。另外,要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可有效减少咽部细菌等病原体的滋生,降低急性咽炎的发生及转为慢性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