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局部治疗、病因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休息、多饮水、避免刺激因素;局部治疗可用含漱液含漱、咽喉含片;病毒感染多自限,细菌感染用抗生素;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要密切关注病情,老年人需考虑基础疾病影响用药,孕妇用药谨慎。
避免刺激因素:应避免吸烟、饮酒,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冷或过热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咽喉部黏膜,加重炎症反应。例如,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可能会使咽喉部充血更加严重;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还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防止因过敏引发或加重咽炎症状。
局部治疗
含漱液含漱:可使用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等含漱液进行含漱,能够清洁口腔,杀菌消炎,减轻咽喉部炎症。含漱时要头后仰,张口发“啊”音,使含漱液能充分接触咽喉部,每次含漱时间约30秒左右,每天可含漱3~4次。儿童含漱时需在家长帮助下进行,防止误咽含漱液。
咽喉含片:可含服碘喉片、薄荷喉片等咽喉含片,起到消肿止痛、清喉利咽的作用。但儿童使用含片时要注意防止误吸,建议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如儿童专用的含片或喉糖形式,且要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病因治疗
病毒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一般具有自限性,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特殊治疗,但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或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若病情较重或有加重趋势,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使用适当的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但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利弊。
细菌感染:若明确是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咽炎,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等,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拉定)等。但要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避免滥用。儿童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并且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急性咽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体温、精神状态、咽喉部症状等。如果儿童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呼吸困难、拒食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如一些成人含片可能因尺寸较大不适合儿童含服。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急性咽炎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的影响。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老年人咽喉部感觉相对迟钝,自我症状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所以更要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孕妇:孕妇患急性咽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一般来说,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局部含漱等保守治疗。如果需要使用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