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包括疼痛(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不同人群表现有别)、肿胀(程度与病情相关,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易患)、压痛(病变部位按压有明显痛感);全身症状一般感染性骨膜炎可出现发热(程度因感染情况而异,儿童更易发热且明显),不同人群在症状表现上有差异。
疼痛:是骨膜炎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急性骨膜炎时疼痛较为剧烈,可呈刺痛或胀痛,活动后疼痛往往会加重。例如,患有胫骨骨膜炎的患者在行走、跑步或上下楼梯时,小腿部位的疼痛会明显加剧。慢性骨膜炎的疼痛相对较轻,多为隐痛或酸痛,在长时间活动后症状会逐渐明显。不同年龄的人群对疼痛的感知和描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会表现为不愿行走或活动,而成年人可能会更准确地描述疼痛的性质和部位。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曾有过局部外伤或过度运动史,出现疼痛时更应警惕骨膜炎的可能。
肿胀:局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局部组织液渗出增加。肿胀部位的皮肤可能会有轻度的发红,皮肤温度也可能会略有升高。以桡骨骨膜炎为例,患者可发现前臂相应部位肿胀,用手触摸能感觉到肿胀的范围和质地。肿胀的程度与骨膜炎的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越重,肿胀往往越明显。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高强度运动或从事需要频繁使用某一部位的工作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肿胀的情况。
压痛:在病变部位按压时会有明显的压痛感,这是因为炎症累及了骨膜及周围组织,按压刺激到了敏感的神经末梢。通过触诊可以准确找到压痛的具体位置,比如足部骨膜炎患者,在足部相应病变区域按压时,能清晰感觉到疼痛明显。不同性别在压痛的感知上可能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疼痛耐受和对病情的关注度上可能存在不同,女性可能会更关注自身身体的细微变化。
全身症状
发热:一般来说,骨膜炎如果是由感染因素引起的,可能会出现全身发热的症状。感染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从而引发发热反应。发热的程度可轻可重,轻度发热时体温可能在37.5℃-38℃左右,重度感染引起的骨膜炎可能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甚至更高。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引起骨膜炎时发热相对更为常见,且体温升高可能较为明显。对于有感染病史或近期有创伤且出现发热伴局部骨膜炎症状的患者,要高度警惕感染性骨膜炎的可能。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骨膜炎症状的表现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都围绕上述局部和全身症状展开。例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度运动引起的骨膜炎较为常见,其疼痛和肿胀等症状可能会影响正常的活动和生长;女性如果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进行运动,可能会增加足部骨膜炎的发生风险,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有外伤病史的人群再次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等情况时,需优先考虑骨膜炎复发或新的骨膜炎发生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