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形骨折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适用于移位不明显者,如儿童青枝骨折、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方法有石膏或支具固定;手术用于移位明显及关节附近斜形骨折,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要观察恢复、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儿童和老年患者康复各有特点。
一、非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
对于一些移位不明显的斜形骨折,尤其是儿童患者,可考虑非手术治疗。儿童的骨骼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轻度的移位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纠正。例如,儿童的青枝骨折(属于特殊类型的斜形骨折),一般可通过外固定来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如果骨折端移位不大,也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非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风险。
2.具体方法
外固定: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石膏固定和支具固定。石膏固定是将石膏绷带缠绕在骨折部位周围,形成一个坚固的外固定装置,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支具固定则是根据骨折部位的形状定制的一种外固定器具,相对石膏固定更为轻便,患者舒适度可能更高。例如,对于上肢的斜形骨折,可采用石膏托或支具固定,固定时间一般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通常需要4-8周左右。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
当斜形骨折移位明显,如骨折端重叠、成角或旋转畸形较严重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为明显的移位会影响骨折的愈合,甚至可能导致畸形愈合、不愈合等并发症。例如,下肢的斜形骨折,如果移位超过一定程度,会影响下肢的力线,导致行走功能障碍,此时需要手术复位固定。
对于一些关节附近的斜形骨折,为了恢复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避免影响关节功能,也需要手术治疗。如膝关节周围的斜形骨折,骨折累及关节面,若不及时复位固定,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
2.手术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手术切开皮肤,暴露骨折部位,将移位的骨折端复位,然后使用内固定材料(如钢板、螺钉、髓内钉等)固定骨折部位。例如,对于长骨的斜形骨折,可根据骨折的部位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股骨干的斜形骨折可采用髓内钉固定,髓内钉固定具有生物力学性能良好、对骨折端血运影响小等优点;而对于一些骨折块较小的斜形骨折,可能需要使用钢板螺钉进行固定。
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减少感染的风险。术后需要密切观察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等,以了解骨折的愈合进度。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对于儿童患者,术后康复要特别注意,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决定了康复的方式和进度与成人不同,要避免过度限制儿童的正常活动,同时又要保证骨折部位的稳定。对于老年患者,术后康复要注重预防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等,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肌肉收缩锻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