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常见皮肤疾病,表现为皮肤风团、瘙痒及全身症状,治疗包括避免诱因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荨麻疹的定义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二、荨麻疹的症状
1.皮肤表现
风团: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风团是荨麻疹的主要表现,风团通常突然出现,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并逐渐消失,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新风团可此起彼伏,不断发生。例如,患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皮肤上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隆起性团块。
瘙痒: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瘙痒程度因人而异,可轻可重,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
2.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头晕、乏力等,这种情况较为危急,需立即抢救。
三、荨麻疹的治疗
1.避免诱因
首先要尽量寻找并避免接触诱因,如某些食物(鱼虾、蛋类等)、药物、感染源、吸入物(花粉、尘螨等)、物理因素(摩擦、压力、冷热等)。例如,如果明确是食用某种海鲜后发病,应避免再次食用该海鲜。
2.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荨麻疹的一线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拮抗组胺受体,减轻风团和瘙痒症状。对于儿童患者,需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剂型和剂量,以确保安全有效。
糖皮质激素:如果病情较重,如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或过敏性休克等情况,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但糖皮质激素一般不用于常规的慢性荨麻疹治疗,因为长期使用可能会有较多不良反应。
其他药物:对于慢性荨麻疹,还可能会使用到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荨麻疹的治疗需更加谨慎,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儿童的肝肾功能和药物代谢特点。抗组胺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严格按照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同时,要注意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在避免诱因方面,要关注儿童的饮食、接触的玩具等可能的过敏原。
2.老年患者:老年荨麻疹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服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药物,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注意是否会与这些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荨麻疹的治疗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组胺药物,如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在寻找诱因时,要特别注意妊娠期女性的特殊情况,如饮食、接触的环境等是否有特殊的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