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出血的止血治疗包括局部药物止血,如用含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灌肠收缩血管止血,成人及配合的儿童可用,严重心血管病患者慎用;全身药物止血,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控出血但有不良反应,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控病情但可能致骨髓抑制;内镜下止血,明确出血部位时用内镜下电凝或喷洒药物等,适用于明确出血病灶者,操作前后需注意相关事项;手术止血,大出血内科保守无效或肠道穿孔等紧急情况时考虑,手术方式如结肠切除术,儿童手术需谨慎评估风险及关注术后康复。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及年龄较大、能够配合灌肠操作的儿童可考虑使用。但对于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谨慎,因为去甲肾上腺素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等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操作时要注意轻柔,避免对肠道造成进一步损伤。
全身药物止血相关治疗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肠道的炎症状态,从而有助于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出血情况。有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对缓解肠道炎症性出血有一定作用。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带来如骨质疏松、感染风险增加等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骨密度等指标,对于儿童患者要尤其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长期使用可能影响骨骼生长。
免疫抑制剂:像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来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进而减少出血。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干扰免疫细胞的代谢等过程,从而减轻肠道的炎症反应。但这类药物可能会导致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等指标,儿童患者使用时更要谨慎评估其风险与获益比。
内镜下止血治疗
内镜止血方法:对于明确出血部位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采用内镜下止血措施。例如,使用内镜下电凝止血,通过电凝产生的热量使出血部位的血管凝固封闭从而达到止血目的;或者使用内镜下喷洒止血药物等方法。内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肠道出血的具体情况,精准实施止血操作。
适用情况及注意要点:适用于出血较为明显且能明确出血病灶的患者。在操作前要做好患者的肠道准备等工作,对于儿童患者要确保其在检查过程中的安全与配合,可能需要在麻醉等辅助下进行,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再出血等情况。
手术止血情况
手术指征及必要性: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出现严重的大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出现肠道穿孔等紧急情况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来止血。例如,大量出血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内科治疗无法控制时,手术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手术方式及特殊人群考虑:手术方式包括结肠切除术等。对于儿童患者,手术的创伤影响更大,需要更加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充分考虑患儿的生长发育等因素,术后的护理和康复也需要特别关注,要促进患儿肠道功能的恢复以及身体的整体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