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滑囊炎可通过休息与制动减少肩部损伤和刺激;急性期冷敷、过后热敷,还可借助理疗仪器;非药物优先,非药物效果不佳时评估后考虑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钟摆运动、肩关节外旋锻炼等康复锻炼;若自我处理后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需及时就医评估,通过相应检查制定精准治疗方案。
措施:尽量避免肩部的剧烈活动,如提重物、大幅度的肩关节外展上举等动作,让肩部滑囊有时间修复。
物理治疗
冷敷:
原理:在急性期(通常是发病初期的1-2天内),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炎症部位的渗出,缓解疼痛和肿胀。不同人群冷敷的耐受程度可能不同,一般来说,儿童皮肤较娇嫩,冷敷时间不宜过长,而成年人可适当延长,但也不宜超过20分钟。
措施: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肩部,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
热敷:
原理:在急性期过后(一般发病2-3天后),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对于有慢性病史的人群,热敷可能更有助于改善肩部的血液循环。
措施: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肩部,温度以感觉舒适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
理疗仪器:
原理:如超声波理疗等,超声波可以深入组织,促进细胞代谢和炎症消散。不同年龄的人群对理疗仪器的反应可能有差异,儿童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能量过大损伤组织。
措施:在专业医疗机构中,由医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理疗仪器进行治疗。
药物辅助(非药物优先原则)
非甾体抗炎药:虽然不具体提及药物,但从原理上讲,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不过对于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谨慎,可能需要同时采取保护胃黏膜的措施。但总体是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当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时,在医生评估后可考虑使用。
康复锻炼
原理:适当的康复锻炼可以增强肩部肌肉力量,改善肩关节活动度,预防滑囊炎复发。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应有所调整。例如,久坐办公室的人群肩部肌肉相对较弱,康复锻炼需从简单动作开始逐步增加强度。
措施:
钟摆运动:弯腰90度,患侧手臂自然下垂,以肩关节为中心,做前后、左右的摆动,像钟摆一样,每次摆动10-15次,每天3-4组。
肩关节外旋锻炼:坐在椅子上,患侧手臂屈肘90度,肘部贴于身体侧面,然后做肩关节外旋动作,每次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
就医评估
原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处理后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评估。不同病史的人群就医的紧急程度可能不同,如有肩部外伤史且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的人群应尽快就医。
措施:及时到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医生可能会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超声等)来明确病情,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